保健品长盛不衰泛滥成灾到底为哪般

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但通向健康的途径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保健品被认为是获得健康的一个捷径,很多人不惜为此花钱。

养生文化催生保健品产业

养生和吃补品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健品或补品的增长极为迅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传统的补品包括中药和食品,有些药食不分,称为食疗。近些年补品一词有被保健品所替代的趋势。

在50年代及以前,人们曾经崇尚「西医补药」,如葡萄糖和维生素B1、B12,还有含磷和雄激素的注射制剂等等。

总之这些东西随着市场的偏好而变化,花样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离奇。不仅食品,甚至穿戴的服饰和日用品,也都声称能保健、治病。

90年代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用自己的名字推出一个「周林频谱仪」,曾经深入千家万户。其实「周林频谱仪」,只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产热的红外线装置,有些聪百姓看透了,称为「烤电」。

但由于神话般地宣传,这个产品竟然得到了卫生部长和医学科学院院长以及政府副总理等高端人物的题字「加持」,卫生部长甚至杜撰出一个莫须有的「频谱医学」来。

保健品有什么特征?

世界各国都有保健品或类似的东西,但内容和形式以及流行的程度上大不相同。

在美国,有包括维生素等的营养食品、提高免疫力的草药、减肥术、癌症和难治性疾病的医疗骗术等。

我国的保健品缺乏明确的定义,种类十分繁杂。一般来说,是指未经公认的方法进行临床评价,而声称能促进健康甚至是防病治病的各种非药物性产品或其它器具设计,其中以营养保健品或保健食品最多。

这类保健品的原料有:

各类中草药:如人参、鹿茸、燕窝、虫草、灵芝、蜂乳、花粉、珍珠、龟、蛇、动物的阴茎(药用称「鞭」)和脑等;

微量元素:如硒、锌、锗等;

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肽、氨基酸、维生素等。

甚至肠道的正常菌群也成为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一大类保健品。

可以说,只要敢想,敢于大手笔地花钱做广告造势,不管什么都可能成为保健品。

注:本文内容虽然一般不包括日用品和器械形式的保健品,但评价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

现时的保健品具有以下特征:

成分不明:形式以食品为主,指标成分难以验证。

名称神奇:突显产品的奇特功效,或带东方神秘色彩,含有精、气、神、壮、灵等词,如中华鳖精等;有些带有舶来品的洋味,藉以糊弄不明究竟的大众,如芬格欣是英文function(功能)。

专家站台:早期的保健品,发明者多是非专业人员,但现在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乃至许多官方学术团体,为了推销保健品,或做顾问,或做「托儿」,或者亲自上阵开发产品。

虚夸功效:大多声称具有全能的保健作用,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补脑益智、滋阴壮阳、防治疑难杂症……无所不包。

保健品比药品的审批容易,主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市场更广,获利空间更大,这些都是投资开发保健品的巨大动力。

但如果保健品广告声称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是违反有关保健品的法规和广告法的。

保健品安全吗?

按照国人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总爱从经验出发。但一个保健品有没有效果,安不安全,不是根据个体服用的「感觉」和「反映」,而是要看有没有进行对照临床试验。

任何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都不能代替临床试验。有选择性的典型事例、「病例随访」或案例记录,报喜不报忧,例子再多也不行。

与药品的临床试验一样,保健品也应当回答两个问题:

它比安慰剂更有效吗?

有证据说明它是安全的吗?

凡是未经试验证明有效者,应作无效推定;同理,凡是未经证明安全者,则不应排除不安全或存在危险性的可能。这是评价涉及大众健康产品的基本原则。

有些人认为,保健品不是药品,何必那么严格?

不对。保健品既然声称具有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效果,而且价格昂贵,没有理由不对保健品的效果和毒副作用认真加以评价。

什么是公认的科学评价方法呢?

就是对照临床试验。

目前,我国缺少严格的保健品审批程序和标准。从我所见到的几种保健品的评定和审批材料来看,问题很大。

首先是没有规范的评定标准和方法,不同的保健品和评价单位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缺乏共同的标准;评价效果的实验设计粗糙,对照缺乏或不合理,形同虚设;指标及其解释也非常随意。

年,有几家保健品公司要我为他们的产品进行鉴定。其中广东一个生产冬虫夏草产品的经理电话说,他们的产品很可靠,与众不同,是经过国内一流医学研究机构鉴定的,并且把试验和鉴定材料用快递寄来。

我非常吃惊地发现,这些鉴定果然都盖有北京、上海的一些医院的官方或其下属公司的印章。如中国医学科学院某研究所做的一份鉴定,他们应用这个冬虫夏草产品进行人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试验,浓度达0.1mg/mL,结语是「可显著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尽管这个结语都靠不住,但在鉴定结论里竟变成了「该产品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也可能起抑制作用」!

而且一些试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差别很小,但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如p=0.05,因此鉴定者即称「效果显著」。

有的临床试验结果虽医院的有关部门,但报告极其草率,令人难以置信。

保健品有效吗?

我国现今的保健品有些是「挂靠」营养物质,有些则是重新加以包装的传统「补品」或「补药」,如人参、鹿茸、阿胶、燕窝等。

这些东西被人们推崇的原因不一,或者状似人形;或因物理性状,如驴皮胶(阿胶)是粘稠的胶体,想象中有「补」的作用;或因「吃什么补什么」;还有些则是国外传入的,或冒充洋货。

其实,不论从化学分析还是实验或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传统补品都没有所谓的保健作用,甚至连普通的营养成分也缺乏。

「吃什么补什么」在科学上更是毫无道理。因为人吃下去的各种食物,不论是青菜豆腐、鱼肉蛋奶,还是山珍海味,或者「保健补品」,其中的营养成分不过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维生素、常量和微量的矿物质和纤维素等。

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如碘、锌、硒虽是人体代谢所必需,但其需要量有限,并非多多益善,保证膳食均衡就足够了。相反,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但无益,还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文学家周作人曾说:

补药还在得势,却又加上了洋货,有些人不吃(传统)补药了,改用十全大补的维他命丸……维他命丸当然有它的用处,但它的用处只是在补不足而已,足了就好,多余也别无利益。

几十年前文人都说得清清楚楚的道理,现代人却仍然不明白。

分析一下各类保健品

由于心理暗示,服用保健品者可能出现良好的主观感觉,或者道听途说「有一个朋友/亲戚」的故事,但都经不起验证。

我国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补品的药理学至少已经了六七十年了,日本则更早,效果至今仍是「似是而非」经不起考验,被排斥于医学之外,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保健品的根据,在逻辑上也是荒谬的:

如动物的阴茎可以壮阳;闪光的珍珠和美丽花朵的花粉可以美容;长命的乌龟可以延年,都出于一种直觉的原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

有些则是因为它们具有异常的性状,如鳖兼有陆地和水中栖息的本领;蛤蚧在陆地生活但皮肤有鳞介覆盖;穿山甲体表覆有鳞片,但可穿洞爬树。

人参

人参是补品的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入药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被认为是增强体能、提神、缓解压力、改善性功能乃至起死回生的万应灵药。

人参至今仍是东方特别是中国、韩国的传统补药。但是,补的作用既缺乏临床试验的证据,连动物实验的结果也很不可信。

燕窝

燕窝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达49.8%,可能和鱼干差不多,但没有所谓滋补的特别成分。

燕窝是雨燕科金丝燕属的燕类的巢,这种巢是燕子用海鱼、藻类和绒羽由唾液粘合筑成的。

金丝燕类分布于东南亚、马达加斯加和日本以及我国福建和海南岛等少数沿海地区,它在悬崖峭壁的海岸上筑巢,采集困难,而且只有燕在筑巢的季节才有,所以产量十分有限。

因此,我国市场上如此多的燕窝保健品,其中有诈,是公开的秘密。

药酒

传统的补品之一,所谓的效果可能由于服用者饮后皮肤血管扩张产生的温热感所致,并非其中的「名贵药材」。

药酒的存在不仅威胁各类保护动物的生命,还浪费大众的金钱,对于大众健康毫无助益。

文革期间,鳖在菜场上的价格与普通鱼类差不多。70年代后期风传它可以治癌,令它身价百倍。

当时我有一位同事的亲属患肝癌,几乎每日用活鳖放在腹壁上,皮肤被抓得伤痕累累,却未能减轻丝毫痛苦,也没有延长生存。

近年还有所谓的鳖精口服液,其中以「中华鳖精」最为耀眼。电视节目曝光了很多生产鳖精保健品的厂房和车间,其条件之简陋,环境之恶劣,令人作呕。

马家军教练马俊仁与鳖精商业集团相互勾结,在广告谎称他所训练的长跑女将在赛场上异军突起,是得力于「常喝中华鳖精」。可运动员却说从来没有服用过这种东西。据前国家体委主任袁伟民后来的揭露,称马家军长跑运动的「成功」是由于使用违禁药兴奋剂。

益生菌

益生菌保健品主要是指人肠道的正常菌群——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一类制剂。

大约在七八十年以前日本的这种制剂已经引入我国,商品名为表飞鸣(biofrmin)或乳酶生(lactasin),如今还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应用。

这类细菌在肠道内可分解糖类产酸,推测可能抑制肠道致病菌感染或菌群失调,因此作为治疗儿童「消化不良」或腹泻的辅助药物,价格很便宜。但效果并没得到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制剂从治疗儿童腹泻的药物名单上去掉了。

但有些厂家给这类肠道细菌取上了不同的商品名字,比如「三株」和「昂立」。广告声称可以保健乃至广治各种顽疾,结果几株正常的人肠道细菌竟变成价格昂贵的万能保健品。

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

虽然对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防病和抗癌作用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多是相互矛盾的结果,有效的很少,而且是根据个别研究所做的不可靠的推测。

美国癌症学会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选择了世界各国实验设计良好的营养对防治人类癌症效果的研究论文,进行评价总结,结果未发现单个维生素或微量元素或某种联合,具有防治癌症的效果。得出的结论是:

大量吃植物性食物的人群,癌症的发病率较低。植物性食物含有抗癌物质,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防癌,多吃豆制品有益。

后来又开了这个专题的一次国际会议,加了一项体格锻炼有益。

简单说来就是:合理膳食,积极锻炼。

褪黑素

褪黑素是一种内分泌激素,从藻类植物到人类等很多物种都有这种激素。人主要由大脑松果体分泌,昼夜的血液含量不同。

其生理作用是调节体内生物钟节律,推测对时差引起的睡眠紊乱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年,在美国,褪黑素作为膳食补充剂上市,但在许多国家销售仍需处方,否则属于违法。

年,褪黑素在我国作为保健品上市,商品名称「脑白金」。由于「不实宣传、捏造新闻、夸大功效和偷换概念」的广告宣传,脑白金多次遭到行业主管部门的处罚。

保健品的毒副作用

无效的保健品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危害不仅是经济损失,而且对健康亦可有不利影响。

保健品消费者众多,服用时间长,身体状况不同,很难保证不发生副作用。据抽查,近两成市售的保健品中不够卫生标准,有的「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细菌总数多不可计」,服用当然很不安全。

三株等肠道菌群制剂是细菌的液体培养物,在销售过程中原有的活菌逐步死亡,本身变成良好的培养基,杂菌污染极易生长繁殖;有好些人问我他们服三株口服液后发生腹泻是什么原因,我说道理就在其中可能的污染。

国外曾应用有机锗作为保健品,并试治过少数晚期癌症,但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它没有保健作用,且有严重的肾脏和肝脏毒性。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禁止进口人用锗产品;美国营养食品协会通知()不再出售任何锗制品。英国卫生部()已撤除锗制品,并告诫公众,摄入任何锗制品都是不安全的。而有机锗口服液仍在我国生产销售,有些未标示成分的畅销口服液,如芬格欣,其鉴定书中称含有有机锗。

对有过敏倾向者,花粉可引起各种过敏反应,包括哮喘和过敏性休克,重者可能致命。

有些供儿童服用的保健品,在标示成分之外还加入药物或生物活性物质如性激素,以致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导致性早熟。

长期服用褪黑素保健品可能导致人体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受到抑制,引起睡眠功能紊乱;儿童则可能造成脑垂体功能失调,抑制性腺发育,对正常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保健品为何泛滥?

1.经济利益的驱动

保健品大多是牟取暴利的项目,绝大多数保健品的成本很低,但定价很高,迎合了「便宜没好货」和上乘佳品必然昂贵的心理。

保健品的批零差价很大,医院乐于经营,医务人员推销亦可从中获利,所以保健品产业受到地方和部门的鼓励和保护。

2.广告宣传和营销手段

保健品成本中广告费占很大比重,越是名牌广告成本越大。

地方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企业的盈利与地方财政和就业息息相关。

手法高超的能手,还很善于「公关」,寻求高官和名人的支持,利用各种题词、接见、合影和讲话来造势。

还有很多新闻媒体混淆广告与新闻报道的界线,或明或暗地用新闻、采访报道、报告文学、知识竞赛和有奖征答的方式来为保健品或药品作广告宣传,或者就是赤裸裸的有偿新闻或有偿报告。

除了广告还有营销手段,如三株口服液曾经在全国运用军事化组织手段进行营销活动。脑白金也是,其营销方法不只是依靠广告,而是一整套销售手段。

3.「补」文化

我国农耕社会历史悠久,进补文化本来就源远流长。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想着「给自己的身体投点资」。现代人对健康、美丽、聪明和长寿的渴望,以及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无奈,也是推进保健品需求的动力。

当人们感觉劳累、虚弱、消瘦或者希望强壮时,首先想到的常常就是进补或吃保健品,以致近些年一些利益相关集团杜撰出一个「亚健康」的名词,作为推销理念和产品的理论基础。

老年人常苦于衰弱多病,是保健品的积极追求者,因而是最容易受骗上当的群体。

但即使是封建时代的官僚也有不信补药的。如左宗棠说:

滋补究是无益,总要自己加意葆练,庶无他虑。

4.安慰作用:诚则灵

人的健康状况或感觉好坏受自身的和环境的因素影响,而且是经常波动的。一般疾病也有自限性,即到时间会自愈;慢性病也会因种种因素时好时坏,发生波动。

保健品和补药其实都是安慰剂,信仰它的人常把身体舒适、精神好转或疾病康复,误认为是吃保健品或服药的作用。这种误解反过来又加强了对保健品或补药的信仰。

药物的安慰作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评价疗效研究上是必须消除的,以免鱼目混珠。方法就是临床试验的双盲法:用保健品和公认无效的安慰剂(或用当下公认最好的药物)进行比较,而且不让接受试验的人和观察效果的医务人员知道谁服的是什么。

5.送礼的社会风气

中国人讲究面子,所以人情礼节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尤其是礼尚往来。送礼几乎成为巩固关系网和人情偿报的手段。

保健品便是探亲访友,过年过节看望长辈都能带上的一种礼品,探望病人更是首选。

送礼者对礼品的考虑多数只是外表美观,保健品生产也是紧扣这个原则,即使质量低劣,包装都是拿得出手的。

总结

保健品的泛滥已成为一个影响大众健康的社会问题,也是腐败和文化落后的一种表现。

一方面要完善立法,医药卫生、工商和广告等管理部门都应该严格按有关法规执法,禁止伪劣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虚假不实的广告。

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者、教师、记者和科普作家联合起来,本着对社会大众健康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普及科学知识,揭露庸医和骗术,提高大众的鉴别能力,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增进健康的手段,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丁香园旗下的科普品牌健康头条(u),就非常适合推荐给痴迷保健品或各种「神奇疗法」的病人或家人看,不妨先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zlyy/91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