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猪只的处理

来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看工作 http://www.hn51.net/shenghuo/lehuo/685.html

脐疝是指腹腔脏器通过闭合不全的脐孔进入皮下形成局限性突起的一种外科疾病。脱出的脏器常为小肠和网膜。本病多发于仔猪,在出生后数天或数周发病较多,在保育或者育肥期局部突出肿胀。

1.病因分析

约有1~2%脐疝是因为先天性遗传,脐孔发育不全、没有闭锁或腹壁发育缺陷而造成。如果接产时断脐太短,会导致腹壁脐孔闭合不全,当腹壁增大时容易形成脐疝。断脐时消毒不好,脐孔易感染发炎、化脓,也容易导致脐疝的发生。仔猪脐疝没有季节性,以公猪发生的比例较大,发病率一般不超过5%。

2.诊断

在腹壁脐孔部出现球形肿胀物,质地柔软,仰卧时手压内容物能还纳腹腔可确诊为脐疝。内容物变硬或发生粘连不能还纳即为嵌闭性或坏死性脐疝。

鉴别诊断须与脐部脓肿相区别:脐部脓肿在脐部形成的肿胀很像脐疝,但其肿胀不随腹压增减而变化,按压不缩小且摸不到脐孔,初期硬,有热痛,后期顶部柔软而基部周围仍硬,穿刺有脓汁流出。

3.治疗

脐疝的仔猪,如果不加以治疗或控制,随着日龄的增加,疝囊会逐渐变大下垂,有的与地面摩擦导致皮肤受损而造成感染,容易引起突然死亡。多数增重缓慢,料肉比增高,造成饲料浪费,出栏时间延长。预留种猪的猪只则失去种用功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治疗时可采取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又分为保守疗法和结扎疗法。

3.1保守疗法:

疝轮较小的仔猪,可用压迫绷带或在疝轮四周分点注射95%酒精或10%~15%氯化钠,每点1~5ml,以促进局部发炎增生而闭合疝孔。

3.2结扎疗法

如果脐疝的内容物可以复位的,在患病早期也可采用结扎法治疗。患猪呈倒挂保定姿势。术者用手慢慢将疝内容物揉压通过脐孔还纳回腹腔,疝内容物完全彻底复位后,在紧贴腹壁的疝囊基部用缝合线或细绳缠绕两圈缓缓用力勒紧结扎,并施“外科结”或“三重结”。结扎固定后,将多余的缝合线或细绳剪断。

结扎时使用的线要粗细适当(10号缝线),过细容易断落,过粗结扎效果不好。手术后,进行观察,一般在7天左右疝囊开始逐渐发生坏死,最终脱落。患处痊愈后,不用拆线。

3.3手术疗法

最好的疗法是手术根治。

术前准备:保定架(或施术助手)、手术缝合针,缝合线,术前停食1天。

手术过程如下:

局部剪毛消毒,仰卧保定,局部麻醉;无菌操作,纵向把皮肤提起切开,公猪避开阴茎,不要切开腹膜,把疝内脱出物还纳入腹腔,用纽扣状缝合疝轮,结节缝合皮肤,撒布消炎药,加强护理1周,7~10天拆线。

1)·定·仰卧保定,地西泮或普鲁卡因麻醉。

2)·切·基部侧切,分层剥离,找到疝囊。

3)·剥·用手或者刀柄将疝囊与皮肤完全分离,不要弄破疝囊,用手将内容物全部还纳入腹腔,按住疝孔。

4)·割·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底部,封闭脐孔,手术刀割掉疝囊上部,注意脐部封闭不要露出肠子。

5)·缝·用缝合针线将肌肉层,剩余疝膜,疝孔穿透,连续缝合,注意脐孔处穿透时尤其不要缝到肠子,内翻缝合。

6)·检·检查缝合完毕的切口,疝孔处封闭良好,无崩裂危险。疝孔较少时可直接将疝膜接扎。

7)·涂·在切口处涂布青霉素粉等抗生素。

8)·修·切除疝部多余的皮肤,皮肤结节缝合,缝合完成,碘伏消毒。

在手术中千万不要伤及肠管,以防肠内容物污染术口及腹腔,人为造成术后不良。同时做好疝轮的处理工作,一旦处理不好,术后不久有可能会再次出现脐疝。

4.术后护理

术后应单独护理,注射抗生素消炎3~5天。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伤口的感染,术后可用绷带包扎。术后的前5~7天不能喂得过饱,饲喂一些易消化的饲料,同时要防止猪做剧烈运动,防止腹压过高,伤口崩裂。

5.脐疝的预防

1)脐疝的形成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发的,同窝有脐疝发生的仔猪避免留种。对于窝窝有脐疝发生的母猪进行陶汰处理,或更换可能有脐疝隐形遗传基因的种公猪。

2)对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要尽量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尽量减少猪的剧烈活动,抓猪,转群,驱赶时防止强烈应激,避免腹压过大肠管从脐孔挤出形成脐疝。

3)做好仔猪的人工断脐工作,拇指和食指固定脐带,在距离腹侧2.5厘米处接扎,剪断脐带,用碘酊消毒断端,结扎时不要用力牵拉脐带。同时避免仔猪自己挣脱脐带,造成脐部受伤感染。

快乐学习轻松养猪

转载请注明出处:新希望六和养猪大学(ID:xxwlhyzdx);版权合作、读者投稿事宜请发邮件至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zz/119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