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90后父母狂吃转胎药生男孩,结果看
最近一段时间有几句话很是火爆,在人们的口中奔走相传: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自己作为人很是失败,生活在人世间却没有成为人的资格。
很悲伤,也折射出现实的悲剧。然而表姐在最近听到了这句话的衍生版:生而为女人,我很抱歉。
不错,这句话一出来,大家就应该知道我要讲述什么?那就是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它就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将阳光层层阻隔,它用那盘根错杂的根系将一个家庭紧紧缠绕,让人窒息但是又无法逃离......
为了能够生出一个儿子,你永远也想象不到作为女人的她们能够有多拼命。
转胎丸
最近表姐在看孕产论坛的时候发现了有这样一则帖子:
“生了一个女儿,去年流过一个女胎,前天查肚子里好像又是个丫头,跪求转胎药,圆我全家儿子梦。”
从帖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位妈妈因为没有儿子的缘故,一心期待能够生一个儿子,当得知自己又怀上了一个女孩的时候,迫不及待的想要找寻转胎药。
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生男生女那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药物的干涉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还会危害胎儿和自身的身体健康。
然而就是有很多人宁愿抱着虚无的幻想,冒着极大风险,也愿意去搏一搏,那么最终结果可想而知,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种名叫“转胎丸”的药物被大家捧上了神坛,它究竟是什么呢?
然而它真的有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就是毒药,正是因为吃了它,很多人生下了双性畸形婴儿。
在年,淮安的一名15岁的少女被检查出终身不育,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名小女孩没有子宫。在医生的询问之下才知道导致这一原因的正是女孩的母亲希望生一个男孩在怀孕时吃了转胎药。
正是因这一错误的决定,彻底的害了小女孩的一生。
无独有偶在,年,医院接诊了一名四岁的双性儿患者,询问病史后发现,其母亲在怀孕时服用过“转胎药”。
有的孕妇明知转胎药没有科学依据,但看着身边的亲戚吃药后成功生了男孩,便也跟风吃了起来。
一位宝妈在加入同月预产期的待产群后,发现其中不少孕妇分享着自己“吃转胎药”的故事。
她们甚至统一战线,无视他人劝告,坚信转胎药能“逆天改性别”。
为了能够生出儿子,她们真的是拼尽了全力,表姐不禁很疑惑,为什么就一定要生儿子,难道女孩就不是人吗?女孩就没有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吗?
这些名为“转胎药”的产品,实际上都是雄激素——甲基睾丸素。
在胚胎阶段接触到大剂量雄激素,会导致有的孩子阴蒂畸形肥大,看起来宛如男性阴茎。
有的孩子阴唇肿大融合,看起来像是男性睾丸......但同时,她们的体内又有着卵巢、子宫、阴道。
这些女婴被从小当作男孩来养,直到青春期,乳房开始发育,有的开始偶尔来月经,家长才意识到不对劲。
医院一检查,被告知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女性假两性畸形,也就是新闻中的“双性人”。
为什么就一定要生儿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女孩的名字是:招娣“招娣”“佳娣”“盼娣”“引娣”,
显而易见,就是希望能够盼来一个儿子。但是这些父母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这会给女儿带来多大的伤害。
有一个小女孩名叫“迎娣”随着逐渐长大,“迎娣”渐渐意识到了自己名字所带来的的含义,
在被无数人嘲笑过后,迎娣”向父母提出了改名的要求,
但这个要求却被父母无情拒绝,当她反问为什么弟弟的名字叫“舒畅”,而自己却不能叫的时候,
父母却回答说“因为生下你确实当时不高兴”。
这一句话带给女孩的是一生的伤害,当某一天你发现你最紧密的人,本应该保护你一生的人,却只是那你当作一个工具,这种绝望,这种心碎的感觉,换做是谁都会难以承受吧!
生男孩真就这么重要?为什么会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第一点就是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生儿子就是要传递香火,没有儿子就没有家族血脉的延续。
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一部电视剧《娘到》。简直将重男轻女的思想演绎到了极致。
《娘道》从头到尾,都在宣传着一个理念那就是:“生儿子”好!
为了报答二少爷的恩情,提出了生儿子,
给两个女儿起名“盼娣”和“招娣”,
因为生不出儿子,想让丈夫把自己休了,
甚至为了生儿子说出了那句至理名言:“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继宗生出儿子!”
简直让人不知道该如何人吐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根本上来说在重男轻女的文化影响下,女性的自我认同中有一种“原罪”叫做内疚,因为很可能在一个女性刚出生,甚至出生前,内疚就已经在影响她的自我认同:生为女性,是一种错。
其次,养儿防老,姑娘结婚之后就是外家人......
在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的认知中,女儿始终都是为别人在养,花多少钱都是个“赔钱货”。
作家黄佟佟曾说:“中国女孩的成长史,太多利用,太少关爱。”
在“重男轻女”的父母心中,就只有儿子能够继承他们的所有,而女儿只是一个辅助品。
他们希望用一个“奉献型”的女孩,成就一个“完美”的男孩。殊不知,重男,是在废掉弟弟;轻女,是在耗掉姐姐。
养儿真的能防老?
表姐曾经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向阿姨和自己的老公结婚之后有了一双儿女,女儿是老大,比弟弟大了有三岁。
她们自然的是把最好的都给了弟弟,为了供弟弟上学就让姐姐退学了,姐姐赚的钱都给弟弟交学费了。
以至于后来女儿结婚的彩礼钱,也给儿子当作买房子的首付了。
可是等到了,自己的儿子整日游手好闲根本不管她们的死活,于是向阿姨只好给女儿打了电话,女儿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把钱送到家里。
经过这些事情向阿姨也明白了:性别决定不了一切,也向女儿真诚地道了歉。
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儿子,往往都很自私——他们从小就是在不公平的环境成长,习惯了父母掠夺女儿的资源给自己,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因此他们往往不懂得分享和付出。
比如《都挺好》中的大儿子苏明哲。去斯坦福念书后,直接就留在美国工作,娶妻生女,苏母去世时,他已经10年没有回国了。
可以说,他占尽了苏家的一切资源,而经济独立后,对于苏家的付出几乎却是零。
苏明哲仍表现得像是最有孝心的一个,他远在美国,随时打电话给弟弟妹妹,指责他们没有照顾好父母,提醒他们应该挤出更多时间照顾父母云云,从未想过弟弟妹妹照顾父母的辛苦,而他啥都没做。
他这大哥当得真是既体面又轻松,“愚孝”的表面是不曾付出的自私。
二儿子苏明成同样自私,他擅长利用花言巧语从父母那里掠夺资源,自己过得爽歪歪,父母过得紧巴巴,还口口声声自己孝顺父母。苏父苏母退休本该颐养天年了,
苏明成还是变着花样地“压榨”二老。这究竟是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
希望那些执着于儿子的家庭醒醒吧!不要再让自己的女儿觉得;生而为女孩,我很抱歉!
对此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zz/14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