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西吉县兴隆镇回族穆斯林坐娃
写在前面
Inference
“吐热尔,今天阿訇巴巴割你牛把把子呢,听说疼的很,你害怕不?”,“不害怕,俺爸爸说了,他小时候放了点麻椒面就让阿訇巴巴给割了,一点都不疼,你再甭吓唬我了,干你的啥干去,别没事吓唬碎娃咧,真是吃多了撑的慌,滚你的蛋”。在“坐娃”(割礼)前,总是有调皮好事的大孩子用诙谐的语言恐吓即将参加“坐娃”仪式的小少年,胆小懦弱的男孩总会哭鼻子,然后“哇哇”流着眼泪找妈妈,这几乎成了流传多年的定俗定例。
对于吐热尔.马烨来讲,7月24日是个欢庆的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天气晴朗,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马烨爷爷家的小院亲朋高坐、好友欢聚,大家喜笑颜开,互相道着吉庆的色俩目,互相之间亲切问候,他们带着礼金,带着祝福,带着诚意,纷纷沓来,特地参加马烨的“坐娃”(割礼)仪式,为他贺喜,为他祈福,给他披红挂彩,场面跟结婚一样壮观。马烨今年十岁了,在北京市某小学读书,正值暑假,他跟着父母一道回到西吉县兴隆镇下堡村老家。马烨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妹妹,吐热尔是他回族经名,马烨是他的学名。马烨的父亲马超是一名成功的创业人士,在北京市经营两家三店清真餐饮公司,由于他诚信经营、善于吃苦、勤于学习,不断总结餐饮经验,生意十分兴隆,年均纯收入能达到近百万元,在兴隆镇方圆小有名气。
“原打算把第二个娃放在冬天坐了(割礼),乃时候清闲,过事方便,也好邀请亲戚朋友。这不,前两天俺娅(母亲)身体不好,一家子全从北京回来了,看到母亲身体有些好转,心里也踏实了。前两天,俺两口子跟父母亲商量了一下,老历六月二十一星期天是个好日子,回来一趟也不容易,干脆把娃坐了,图个零干(方便)”,马超朴实憨厚的说。
回族在全国范围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特点,由于派系较多、地域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民俗礼仪文化也不同。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大部分回族是清同治年间从陕西面上迁徙上来的,他们属于回族格底目派(尊经尊古、传统守旧派),又称老陕派或者老陕,他们有着原味的秦腔陕调,既坚持着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的先进文化,又拥有自己独特的回族文化礼俗,他们敬德崇业、友善互助、吃苦耐劳、爱好和平,有着重礼俗、传文化的良好品德,与其他派系和睦共处、与其他民族友好往来,坚持着自己特有的传统民俗礼仪文化。其中,“坐娃”(割礼)就是他们民俗礼仪文化的一部分。
开学伊玛目诵读古兰
聆听“完经” 循环祈祷
本坊籍在外开学伊玛目诵读古兰
阿訇的“卧尔兹” 力劝行善遵德向羙
举行割礼仪式的少年吐热尔.马烨
接受阿訇的心灵洗礼
回族老陕派“坐娃”(割礼)民俗礼仪文化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回族老陕称割礼叫“坐娃”,就是男孩在12岁之前,要割去阴茎的包皮,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亦叫“割包皮”,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相传多年前,真主安拉命令80岁(又说12岁)的古代先知易卜拉欣(亚伯拉罕)做了割礼,圣人易卜拉欣是第一个做了割礼的人。多年前,真主安拉在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先知下降《古兰经》的时候,对于易卜拉欣的割礼行为给予表扬。因此,先知穆罕默德认为真主授予人类赋性的有10件大事,即剪髭须、割包皮、用牙刷、呛鼻、剪指甲、洗趾节、拔腋毛、剃阴毛、节约用水和漱口,穆斯林便将割礼作为“圣行”而遵守。回族认为,男孩在五岁到十二岁,开始逐步懂事,已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宗教习俗的长期发展,不断传承发扬,逐步形成了回族重要的民俗礼仪文化。在孩子12岁的时候,父母将监护权交还给真主,剩下的路要靠自己强大的内心独立完成,这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承担义务。特别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应当有为社会负责的勇气,为生活担当的精神,还要为穆斯林文化的传承担负起自己的应有的责任。同时,它还意味着自律和感恩,要怀揣一份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朋友、感恩社会,感恩一切给与我们帮助的人们,要感赞安拉,感谢真主回赐我们的幸福吉庆。
赞圣之后 呈上来的喜果
阿訇与哈吉们的杜瓦依 祈求平安吉庆
寺管会副主任当面清点主人家的乜贴(舍散现金)
亲友满天下 贺喜送上来
常年在外创业 聆听阿訇的“卧尔滋”
回族老陕派“坐娃”(割礼)民俗礼仪文化的科学依据及认可
回族老陕“坐娃”(割礼)的习俗,不是现在所说的包皮环切术(即将包皮全部切掉),这样的技术与持刀者的技术有关,容易出现切多切少现象,结果会造成龟头上翘、下吊或侧偏等状况,不宜男性生殖器健康发育。回族老陕“坐娃”,从医学的角度讲是很卫生很洁净的,对于身体健康有益无害。从回族礼拜上来讲,行过割礼的人,包茎中不会蓄积污秽,便于洗大净、小净。过去,回族老陕割礼由阿訇主刀,手术刀被冷却麻醉后,阿訇会用锋利的小剪子在皮口处剪个小口,然后迅速将包皮翻上去,待创口愈合后,就撸不下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回族老陕派抛弃了传统的阿訇手术法,医院外科做割包皮手术,保证术后不感染。割礼是一项简便快捷的手术,即有利于阴茎的健康发育,又保障了阴茎的外形美观,同时杜绝了包皮藏污纳垢的弊病。割礼从全民卫生健康来讲,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它有益于人类的生殖繁衍和体质健康,适合优生优育的原则,更符合科学性。
两个院落 男女宾区
男客席区 阿訇满拉
女宾客区 妇幼为主
诵读完古兰后 期待阿訇的劝诫
回族老陕派“坐娃”(割礼)民俗礼仪文化的发展现状及传播
回族老陕派认为“坐娃”(割礼)是一项重要的民俗礼仪文化,不管是尊重圣行还是讲究卫生习惯,割礼对回族老陕派显得尤为重要。回族格底目派占回族群众中的大部分人口,在全国分布较广,相对集中在陕西、甘肃、新疆和宁夏的部分地区,受地域文化文化和经济影响,所呈现“坐娃”的宴席有所不同。甘肃平凉及西吉县兴隆地区,回族老陕派曾受到清兵的追杀,所有的大型宗教及民俗活动推行“抢席”,即搭建大口锅灶、一次性聚餐,菜品简单,主要以萝卜和牛羊肉为主,抓紧吃完宴席,腾出时间逃跑,躲避清兵的追杀残虐,时隔一百多年,这种民俗流传至今,形成了回族老陕派独特的“抢席风景”,其他民族同胞诙谐的称“抢席”叫萝卜开会。由于过去历史条件的限制,加上大部分人经济条件差,老陕坐娃一般请客范围小,或者偷偷给孩子做割礼,免扰亲戚朋友。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好,回族老陕派对于“坐娃”非常讲究,气氛隆重,礼俗文化盛行。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牛、宰驼、宰羊、宰鸡、炸油香,准备丰厚的宴席,施舍虔诚的乜贴(现金代散)。邀请四方亲戚、八方宾朋,请阿訇念经(诵读古兰),祈祷平安吉庆,家里要大过“尔麦里”、大过“乜贴”。期间,亲朋好友要给参加割礼的小孩准备丰厚的礼物,以示庆贺。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地区回族老陕派“坐娃”氛围浓厚,这次下堡子村马超给次子马烨做割礼,前前后后就花去了十万块钱。当然,回族老陕派“坐娃”民俗礼仪,相互之间不攀比,讲究经济实惠、勤俭节约,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给孩子举办的割礼仪式大小规模不同,大家互相尊重和信任,使这种独有的回族民俗礼仪文化源远流长。
当然,割礼不是老陕回族的独有民俗,放眼世界,犹太人和其它非洲民族也讲究割礼。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东乡族等更重视割礼,是这一民俗礼仪文化逐步向更多范围内发展。
接礼账桌 分毫不差
朋友的杜瓦依 祈祷和气健康
邻居的杜瓦依 祝福家和事兴
虔诚的乜贴 愉快的祝福
至亲团聚 同道安康
全家大小吃席来 真诚祝福道平安
厨师的公正 一勺一碗
九碗一盘 等待上席
端平走稳 依次上席
老陕“抢席”八人一桌
粉条炒肉 宾客最爱
边吃边看 美味厨中来
忙中偷闲 抓紧“铲”两碗
席间晒照 共享吉庆
帮忙着乐 吃席者喜
“坐娃”齐聚 一家四代
小家五口 平安幸福
结束语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涵养昭示着这个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时代标高,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则表达着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处事风范。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
来源:映像宁夏
今日西吉综合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典推荐西吉县5家药店被自治区食药局责令整改
老先人留给咱西吉人的38件传世宝贝!你能认出几件?
鼓王赵牧阳助阵固原本土音乐人一首方言歌曲,连汪涵、大张伟都服了!
西吉最最有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dwh/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