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画像石中表现的生殖崇拜

在人类的童年时期,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人的平均寿命低,人的繁衍发展是当时宗族和部落的首要大事,因此生殖繁衍就成为人们所关心的大事,这一题材就理所当然的成为艺术创作的题材之一,在汉画像就有诸多表现。

一、女性生殖的象征及表现

蟾蜍的意象在汉画像中是非常多见的,并且蟾蜍多余月亮结合,是古代先民对生殖崇拜观念的深刻反映。

蟾蜍在古代即蛙,从表象上来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是极为相似的,从内涵来看,蛙的生殖能力是极强的,一夜春雨便可以繁殖出大量幼体,所以蛙被人们象征为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从此等意义来说,在汉画像中蟾蜍的出现就被人们赋予了一种生殖观念,今天中医将女性阴户称之为“蛙口”,就足以说明蛙象征了女性的生殖器。

在汉画像中月亮也是非常常见的,并且月亮的出现伴随着蟾蜍,即所谓的“月中蟾蜍”,天上的月亮月圆月缺,由朔到望,再由望到朔,二十八天为一个周期,恰好与女性的信水周期一致,故信水又称“月经”、“月信”。月亮的盈亏圆缺就像女性怀孕的肚子一般变化起伏,寄托着古人对女性强大生殖能力的期许。

在汉画像中桑树和鱼也是比较多见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云:“有姺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这便是以桑为女阴的曲折表现,桑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所以被人们象征为女性的生殖器,具有十分具体的意义。

《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铸于桑林”。何也?桑树为女阴的象征,而女性又有信水,故有汤铸桑林求雨之说。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认识到女性怀孕,经血而止,带分娩后经血恢复,当女性闭经后,生育能力就此丧失,所以认为人是由经血形成的,他们以鱼象征女阴,经血从女阴流出,他们又以鱼血象征经血,由此而产生了鱼血祭,以求女性多有经血,多多繁衍后代。所以汉画像中出现鱼就可以很确切的解释为生殖崇拜。

二、男性生殖的象征及表现

先民们选择生殖器象征物是多种多样的,远古以鸟象征男根,从表象看,鸟伸缩低昂的头颈部与男根的形状是很相似的,鸟生卵,男根亦有卵,相比之下,鸟不仅生卵,而且数目更多,因此先民遂将鸟作为男根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生殖繁育。

远古以鸟象征男根,男性两腿夹一男根,其数有三,另外男根由一阴茎和两个睾丸组成,其数有三,在众多文化中对于男根的象征物是众多的,如鸟之三足,在汉画像当中与“三”,相关的图像还有很多,比如蔓草的叶子就是三瓣叶子,其形如“”的叶子,以及“山”字行的冠冕。

鸟直到现在都是男性生殖器的别名,卵是睾丸的别称,人们俗语中的“鸭子”也都是指男根,先民们将鸟作为男根的象征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汉画像中鸟的意象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的作为男根的象征,以祈求生殖繁育。

在绥德汉画像中,几乎每个墓室都会出现以上所提及的意像,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生殖崇拜以外,在绥德汉画像中有一幅画面就是一名男子仰卧于地,手握生殖器,表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三、男女交合的象征及表现

在绥德汉画像中,日月分别以对称的方式出现,月中蛙,日中鸟,同时出现说明人们的生殖观念即,男女缺了任何一方,彼此都不可能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古人以田地象征女阴,田地的肥沃与否预示了女性生殖能力的强弱,以种子象征男精,将男女交合称“播种”,在汉画像中播种与收割的画面也是很多的,这不仅是当发达的农业文明的表现,更是对生殖文化的体现与寄托。

今天,有许多地方将男子的性行为叫做“日”,中国古代神话便有将太阳与桑树结合在一起,认为认为扶桑为日出之处,桑树本是女性的象征,太阳是男性的象征,日出扶桑犹如男出于女。在汉画像中用此画像表现生殖观念的不在少数。本文的第二部分说到以鸟来象征男性,由此说在汉画像中将鸟与桑树结合的画面还有很多,鸟时而立于树枝之间,时而在于树梢,更有意思的是有的汉画像中在桑树上还有鸟巢,用于来表现男女交合之意,于此具有相同象征意义的还有“鹳衔鱼”、“鹤衔鱼”也是来表现男女交合。

在汉画像中除过利用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外,还有直接表示交合之意的画面,比如绥德白家山出土的前室西壁横额上表现男女交合的画面,在草地之上一男一女双股相交叉,两唇相对做接吻状,直接表现了男女交合的情景,除此之外表现交合的画面还有动物进行交合的,繁衍后代的场景。

汉画像中对生殖崇拜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其中神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比如,伏羲和女娲交尾的画面以及龟蛇合体的玄武形象,都是表现了男女交合的场景。

综上所述,汉画像对动物生殖器和寓意生殖功能的植物的刻意表现,都是对生殖崇拜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赵国华.《生殖文化崇拜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3月

2.曹世玉.《绥德文库·汉画像石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年9月

3.张道一.《画像石鉴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年1月

4.郑先兴.《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M].湖北人民出版社,年9月

由于笔者知识能力有限,文章难免出些纰漏,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

思文豆豆

————欢迎转载————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dzz/100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