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父亲上门掌掴儿子同学,推倒老人这个
最近有一件事,上了热搜:
鲁某某,因为儿子在幼儿园与同班抢玩具时,被同班男童戳破头皮。
于是就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
期间,鲁某某情绪激动,掌掴了这个男孩子,导致他倒地。
目前,鲁某某因涉嫌故意伤害已经被刑事拘留。
我仔细看了下所有视频:
鲁某某的儿子和同班男童确实存在抢夺的过程。
鲁某某去男童家里,一开始两家人气氛并没有那么胶着,一切应该是从那一巴掌开始的。
鲁某某入室掌掴男童,推倒老人,这事基本已经定调,只能说,冲动绝对是魔鬼。
所以,如果无法寻求到谅解,大概率鲁某某是丢了工作,又要负刑事责任。
一定有人说,明明那个祖父也操起了凳子啊,但是鲁某某在男孩家,先扇了一巴掌在前,加之掌掴、推倒,其实已经是处于入室行凶了。
5岁孩子间的打架受伤,最后变成了两家人的惨剧
——一家老人摔成骨折,运气好,伤筋动骨天,才能勉强恢复。如果运气不好,那坐轮椅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家呢,男人丢工作,可能还要判刑。
两家的孩子亲眼目睹这一幕,估计阴影不小,甚至有可能给他们造成恒久的伤害。
我看了网上的争论,其中讨论最激烈的一点是: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你到底应该怎么做。难道袖手旁观?难道任人欺负。
到底应该怎么做?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我先可以做个铺垫,我们家的小朋友,其实也曾经在幼儿园被欺负过,之前我也写过,当然没有戳破头皮之类的事,但确实有被恶作剧的小朋友踩过手指之类的。
而且因为小时候的个性问题,她并不是非常擅长交朋友,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在幼儿园阶段,她的朋友非常非常少。人落单的话,相对被欺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幼儿园阶段,本身孩子之间摩擦也不少,那么发生了孩子被打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管孩子还是父母,要最大程度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不要触犯法律。
作为成年人,再冲动也要学会克制,尤其是面对孩子和老人的时候。
人家可能对你只是伤害,而你为此触犯法律,付出了名声、前途,损失更大。
像这个鲁某某,儿子被另一个同学打伤,本来是受害者。
但他作为成年人,这一巴掌,一推的动作,如果得不到谅解,大概率是要“进去“一段时间了。
明明是受害者的父亲,明明有可能占据舆论高点,现在把自己、把家庭赔了进去。
其次:在孩子“被打”这事,选择更好的解决方式。
上门要说法,当然也不是不可以。有一张网上截图,这户人家的奶奶之前有上门道歉,因为没有视频佐证,我就把这个先抹掉。
我们用最坏的假设:
孩子头皮被戳破了,对方家长并没有上门道歉。
在幼儿园里,5岁男孩之间抢夺玩具,发生纠纷完全有可能的,这期间用了这个器具,所以导致了鲁某某儿子的头皮有了伤痕。
这事恶劣程度,就是两个孩子无足轻重的打斗,上升到校园暴力,真的结论尚早。
5岁孩子不可能什么都懂,但真的也没那么懂,只知道有人要抢我玩具,我要通过我的方式赢了他。
方式当然是不对的,显然是平时父母教育没有到位。
那么这个时候,鲁某某的方式很简单:
通过学校协调。事情发生在学校,该赔偿赔偿,该道歉道歉。因为有老师等第三方在场,相对来说情绪不会那么上头。
人嘛,有第三方在的时候,相对会克制很多。
学校协调不了,找警察,或者上诉。途径非常多,当然也可能很麻烦,但说到底,一定比掌掴、推倒别人,最后要负刑事责任轻松很多。
当然,第三种方式,是我婆婆给我的思路。
作为男孩的家长,她遇到以及看到的情况比我多很多。
两个男孩打架,家长约定彼此不干涉。因为农村里的学校,同班同学大概率就是邻居。打架这回事,本身肯定是有人吃亏了,有人便宜了。
把两个孩子约在一起,家长在一旁看,孩子之间自己处理,愿意打架就打架,愿意吵架就吵架,愿意和好就和好。
反正父母就在一旁看。
一般呢,事情也都过去了。
两家父母日后再见,也绝不会尴尬。
小孩子打架、抢夺,造成伤害的事,真的太多了,尤其是幼儿园阶段。
校园霸凌这个词,在5岁的孩子身上,实在有点用不起。
孩子不懂事,父母要明理,也要知法。
作为打人的父母,主动上门道歉是应该的;惩罚孩子也是应当的。
而作为被打的孩子父母,更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帮孩子把欺负和损失降到最低,这不仅仅是帮助孩子,更是让他知道在日后碰到问题,如何用更好的方式保护自己。
成年人之所以是成年人,一定是更成熟、更理性、更妥贴。
冲动的魔鬼,从来不会放过谁,哪怕你一开始是“事情被害人”,但谁触及了法律,谁就真的害惨了自己。
我们都要懂。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hl/1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