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龟文化及其扭曲演变

在浩瀚的中华古籍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龟文化既份量十足,又有点复杂纷繁,笔者不知从何下笔。就从印象最深的“崇拜”开篇谈点引子吧。

中华民族的龟崇拜,源远流长,由此积淀而成的龟文化,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数学、医学,乃至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社会风土民情各个领域。龟成为独立家族,比人类早二亿二千万年。据科学考证:在中生代三叠纪,龟训在地球上成为独立的家族,比人类早二亿二千万年。当原始初民们处于蒙昧状态,在强大自然力面前束手无策,尤其是生活中受到山水之阻、寒暑之苦、食物之难、疾病之灾,以及风雨雷电无情摧残而不能抗御时,龟却经过大冰川期一般生命难以生存的长期磨难之后,进入生命的春天。原始人看到到龟的性情温和,行为善良,能水陆两栖,风雨不惧,无病无灾,耐饥耐饿,遇到强敌以甲护身,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天生神物。因此,在原始自然崇拜中,龟成为若干氏族所崇拜的图腾。

不同的氏族,不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崇拜图腾。全氏族人均以图腾的信念和图腾。全氏族人均以图腾的信念和图腾的族徽,作为统一意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龟的崇拜是至尊深至全的,认为龟的本身“背阴而负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背有盘法山丘。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锦,运转应四时。”“左晴象日,右晴象月。”“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前爪五指阳也,后爪四指阴也,故为阴阳之大用,或曰前五后四,五湖四海也。”“龟千岁能与人言”,“长尺二寸,知存亡吉凶之变”。天地人间,万事万物,千变万化,无不集于龟身,存于龟胸。因此,在传说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每向文明迈进的关键一步,无不取助于归功于龟。如:助女娲补天,向伏羲献八卦,决策黄帝战蚩尤,帮尧立德治国,帮禹治水,助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为秦筑城,为中华民族传?承历史。

中华民族向有“万世一系,皆出于黄帝”的传统信念。而黄帝族就是以龟为图腾的氏族。相传黄帝族发祥于中原的天鼋山,黄帝族的领袖黄帝即“轩辕就是天鼋”。天鼋就是大龟。禹之后,夏统一中国历16代年之久。使龟崇拜在中华大地上得以延展深化。

当原始初先民们还处在蒙昧时,龟却经过长期磨难之后,到了生命的春天。龟的性情温和,水陆两栖,无病无灾,耐饥耐饿,以甲护身,原始人认为这是天生神物。因此,在原始自然崇拜中,若干氏族所把龟作为本氏族“图腾”旗徽、部落祖先和保护神顶礼膜拜。

人自身的生殖崇拜,是一切信仰崇拜的核心。在母系社会,人们的生育观是神灵感应生育,主要是图腾感应生人。这时的生殖崇拜是直接的图腾神灵的崇拜。到父系社会,则是男根崇拜,并演化为石祖崇拜。龟传人的信念表现为龟护人根或人根植龟。

龟崇拜到汉代进入皇威皇权的领域,由龟覆阴的人根崇拜形势,进化为铜且和玉且覆阴。生殖崇拜从地下的覆阴护根转到地面,连同石祖,共同演化为进入各家各户香堂香案上的木主又叫神主的崇拜。

周王朝为提高龟卜灵应和得到龟的更大相助,在宫延内设立龟官,专办龟事,官名就称“龟人”。龟人的地位不仅同御史相当,而且龟人能直接决定天子的言行举行,随时参与帝王决策,比御史的权力更大威信更高。汉代朝廷把龟同帝王和皇权直接融于一体,把龟与皇族的祖宗供奉在一起。唐代把传统的调兵遣将的虎符改为龟符,北方边陲的都护府改名为龟林府。女皇武则天下令,三品以上的高官佩戴金龟“龟袋”,四品佩戴银龟“龟袋”,五品佩戴铜龟“龟袋”。凡享受此待遇的高官,死后可赐以龟趺碑即龟驮碑而留芳。宋代普及到民间,龟既是长寿吉祥富贵的象征,又是鄙薄势利,杜恶从善,高风亮节等民族心理上荣耀的象征和行为规范。秦王朝,至今虽未发现崇龟的直接文物,但在秦兵马俑坑中,盔甲、铜兵车盖,均是模仿龟鳞片、甲壳。在古代,凡战争之前,一定要行龟卜、求龟助战,龟成为无可替代的军胆、军威。在军事装备方面亦多取龟兆,用以挡矛的盾、护头的盔、防身的甲,即铠甲之甲,均取龟甲之形之义。一般士卒的战衣,均以黑色龟纹,以兆龟不死龟常胜之义。许多古籍中,记载着关于龟能救人于危难,引人出迷途,为人镇邪驱妖,使人起死回生,给人以诸多欢乐喜庆吉祥如意故事。因此,对龟的吉祥崇拜之俗,遍及中华大地。民间喜庆时,多以龟形物器壮喜。建阳宅阴宅,只要背靠玄武,就能永保太平,荣华富贵。玄武就是龟,既是北方大帝,又是水神,有权调遣四海龙王。因此,玄武庙、水神庙、真武庙拔地全国。

周秦以前,龟还只是处在神灵世界,但到了汉代,刘邦铸了龟鼎龟印,这种攀附行为使龟到了人间。从此,以龟为荣以龟铭志以龟命名的人事,更日见其多。祭祀祖宗神灵的活动叫龟祭,祭祀用的酒器叫龟榼,象征帝位的鼎叫龟鼎,品官叫龟紫,系在官印上的绸带叫龟绶龟緺,颂人高寿叫“首占龟算”或“龟鹤遐龄”,古钱币叫龟贝,古铜镜叫龟鉴,居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叫水龟,古算法叫龟算,占卦叫龟筮,占卦用的书叫龟经,北方边陲叫龟林息事宁人的高贵品行叫龟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中国葬龟墓历史久远。南北朝时已经出现了神道碑同龟崇拜相结合的形式,如北魏延昌二年(公元年)皇族怀王第四子跋元显隽的龟形墓。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墓,是马蹄状龟形结构,用八块岩石精工琢磨成壳、类似龟骨片砌边,以十三块青斗石雕成拱形龟背壳状镶嵌其中。龟的头部安置碑文,面向大海,有任重道远的昂扬之势。不久前被获准成为“世界人文建筑遗产”的山西平遥古城称为龟城,整座城池的城墙、大街、小巷,一起呈现龟背似的图案。若从高空往下俯瞰,活象一只趴在地上的乌龟。还有一座“龟城”,就是当今四川省府成都市。《搜神记》说,在秦惠王27年(公元前年)派相张仪修成都城时,屡次倒塌;后一只大龟浮于城东南而毙;张询问巫后,巫曰:“依龟筑之”。故四川成都亦称“龟化城”。以龟为地名水名山名的,就为数众多了。全国现在仍名为龟山的有24座:江苏5座,福建4座,浙江,湖北各3座,广东、云南、四川、台湾各2座,山东1座、江西1座。各地不见经传的龟峰龟岭、龟湖龟塘,不胜枚举。凡被名为龟山龟水的,倍受当地人所崇拜。

汉阳桥头的龟山出名,不仅地理位置显要,形态长椭圆形,也象龟形,而且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江西省东北有一丹霞地貌的“龟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龟峰”远望极象一只硕大无比的昂首巨龟。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叹说:“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在中国其他很多旅游胜地,远望像龟鳖的险峰、巨石、岛屿,如碧波浩淼的太湖有一个外形象鳖头的半岛,这这就是著名的风景区“鼋头渚”。广东河源有一名胜“龟峰塔”,至今仍耸立在龟峰山上,这里曾多次发现龟化石与巨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民们对龟图腾龟传人崇拜的内涵,亦在不断丰富。原来只向龟祈求生殖和生存,进而向龟祈求免祸消灾、吉祥知寿、升官发财等等人生所追求的幸福。

寿是人生的第一追求。在古老中华民族的心目中,龟是寿星,“千年老鳖万年龟”。因此,全民族形成一个共同心理:总想效龟之行,借龟之名,托龟之庇,同龟齐年。在行为上以龟喻已,以龟颂人,已成风俗。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长寿,而百岁以上则统称龟皊。以龟皊作为人生最高追求。时至今日,闽南及台湾省内,人在60岁生日时,要作一次龟寿,简称“作龟”,以后10年或12年都要作一次龟寿。

龟作为财神,比后来的赵公元帅,年长两三千岁。古人把龟当作最公正最灵应最现实的财神。

从上古始,人们不仅在观念上把龟当作财神,而且龟本身实体就是财富。无论从经济效应还是其他社会效应看,可以说,有了龟就有了一切。

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评价任何地理形势,均以具“四灵之象”为贵。认为在风水宝地上建阳宅阴宅,只要背靠玄武,就能永保太平,荣华富贵。“玄武”即龟之异名。龟水族也,水属北,其色黑,故曰玄。龟有甲,能捍御,故曰武。世人不知,乃以玄武为龟蛇二物。玄武就是龟。龟在“四灵”中又“挑重担”,与朱雀、青龙、白虎为伍,参与管天管地。因为龟主宰北方天地,道教又把龟推崇为水神或北极大帝,使它主宰与人生关系极大的雨水旱涝,有权调遣生云布雨的四海龙王。由于道教的推崇,全国到处都建有玄武庙或名为水神庙、北极大帝庙。从崇拜龟能为民解除水旱之苦,进而发展到龟能为人治病。

关于龟能救人于危难,引人出迷途,为人镇邪驱妖,使人起死回生,给人以诸多欢乐喜庆吉祥如意等等,古籍中多有记载。因此,民间在嫁娶贺寿生子等喜庆场合,多以龟形物器壮喜。还有在一个地域内历史上形成的专为娱神祭祀的长期性大龟会,主办当地每年神诞及传统节日的庆贺。总之,对龟的吉祥崇拜之俗,遍及中华大地。古人如此崇拜龟,原来如此——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龟力大无比,中华民族每向文明迈进的关键一步,无不取助于龟,归功于龟。如:助女娲补天,向伏羲献八卦,决策黄帝战蚩尤,帮尧立德治国,帮禹治水,助仓颉造字,示汤伐夏,助周公作礼,为秦筑城等等。

女娲补天,驮石献足。

《淮南子》卷五—《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女娲先在江河中挑选许多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为了防止天空再次塌下来,就找来一只巨大的龟鳖驮运一块块的大石头,然后砍下它的四肢脚竖立在大地四方,把天空牢牢地支撑起来。传说女娲共炼出3,块石头,用现代计算方法,每块石为2,米3,约重3,吨。巨鳖一块一块驮,最后又断足撑天,实在是功不可没。

大禹治水,负土抗洪。

相传中国古时候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古华夏第一代明君大禹,赶走兴风作浪的水神共工后,命一只大元龟将“息壤”(神土)驮在背上,跟着自己,一路上用它填平深渊、堵截洪水。《洛阳记》另一说记载:“禹时有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以授禹,文即治水文也”。说的是龟以龟背文字形式为大禹提供了治水的方法,帮助大禹治水。还有记载说:鲧因治水无功,被舜幽于羽山,鲧羞于自沉于羽渊,化为元龟。禹治水,得龟相助。有一次龟背一座大山帮助堵水,遇恶蛟,龟怕丢山于江中,就负大山于蛟恶斗,终于战胜恶蛟,但龟也因力竭被压山下。后来历经沧桑,龟始得复出,背生绿毛,成为绿毛神龟。《列子.汤问》说说的更有趣:“归塘”中有五座大山,仅每个山顶的平展处就有4,公里,由15只大乌龟分三班轮流用头顶着,使大山不再移动。最初的“山”字是五峰(即五竖一横)。后来,支撑岱舆山与员峤山的六只大龟被龙伯国的人钓走烧死了,这两座山便沉于海底,“归塘”中只剩下瀛州、方丈、蓬莱三座神山,所以山字才成为三个峰,一直演化成今天的“山”字。

黄蚩大战,徽标指向。

在黄帝大战蚩尤中,双方都使用鼋龟作标徽指明方向。据说轩辕黄帝旗徽上的“图腾”就是“天鼋龟”。在战斗中,黄帝军队被蚩尤团团围在大雾之中,将士走失方向。黄帝依臣子风后之计进行指南:将天鼋军旗之天鼋头对天山,尾向东南,四足定方位,黄帝军队才冲出大雾的包围。而蚩尤头上为椎形五联冠的上方有两个“龟形人”,与天鼋图一致,是指明方向与时辰,指挥作战。《续搜神记》载:“鄱阳人黄赭入山采荆杨,逐迷路。数日,忽见大龟,赭者咒之曰:汝是灵物,而吾迷不知道,今骑汝背,头向便是路,龟即回右转,赭者从行十余里,便得溪水。”这几例中,龟均显示时辰与方向,与中华古文化之集大成的“周易八卦”“河图与洛书”结下不解之缘。从龟蛇到真武大帝一个及其虚幻而又存在的故事。这里,龟蛇演变成玄武,玄武又改名真武,真武却一跃为道教中的北方尊神。我们这一带的道教把真武又称做祖师,道观里除三清外一般都供有真武大帝,他老人家的香火最浓。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古时候对玄武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到了北宋,宋真宗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后世的道士们,又把玄武升级为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玄武改为真武后,玄武的名称很少有人提及了。北宋时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龟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传说开始日益繁盛。宋太祖时,已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上大将之说。宋高承《事物纪原》中即记载了宋真宗天禧元年,“营中有卒见龟蛇者,军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渴,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闻言,下诏建观,赐名“祥源”。于是人格化的真武诞生了。据《夷坚志》、《云麓漫钞》等书记载,其形象多道服羽梳,被(披)发仗剑(故称披发祖师),颇为勇猛。从此,真武作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并且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到的信仰,就再也不能作为原来星辰龟蛇的形象括跃于道教神坛之上了。

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

龟崇拜的内涵与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均在不断演进,其运行的特点是在巩固发展神的社会阵地的同时,不断向人的社会延伸;在人的社会里又从帝王宫廷不断普及到民间;在民间则从一般的祈求长命富贵,同时进入人的思想意识深层,成为修身养性处世做人的最高追求。

中国的龟崇拜,从原始图腾到所谓“三皇”传说时代的信仰,再到商代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皇宫里参与政事,对商王朝的稳定和完善奴隶制度并向封建制度过渡,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王朝为提高龟卜灵应和得到龟的更大相助,破尧舜禹汤之先例,在宫延内设立龟官,专办龟事,使龟在朝延中有专职代言人,官名就称“龟人”。从文中记载看,龟人的地位不仅同御史相当,而且龟人能直接决定天子的言行举行,随时参与帝王决策,比御史的权力更大威信更高。

汉代朝廷把龟同帝王和皇权直接融于一体,把龟与皇族的祖宗供奉在一起,视龟如祖宗的神灵,保汉室江山千秋万代。

唐代在继承弘扬以前历代崇龟遗风的基础上,把中国的龟崇拜推到高峰,把龟的灵威用于皇权的方方面面。传统的调兵遣将的虎符改为龟符,北方边陲的都护府改名为龟林府。唐代还同时规定:凡五品以上即生前能享受佩龟荣耀的,死后可赐以龟趺碑即龟驮碑而留芳。从此,龟驮碑成为显威颂德留芳百世的象征。凡神灵圣贤、忠臣良将,以及重大功绩事件须立碑铭记的,都要有龟趺(龟形碑座)。

龟崇拜到宋代普及到民间,作为一种全民族的信仰,进入了正常的运行轨道。龟既是长寿吉祥富贵的象征,又是鄙薄势利,杜恶从善,高风亮节等民族心理上荣耀的象征和行为规范。像王安石、苏东坡等这样的志士才子,常常写诗作文,表露“愿作泥中曳尾龟”的心迹。

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龟力大无比、是常胜将军。

在古代,凡战争之前,一定要行龟卜、求龟助。战争中将士们形成一个坚强的信念:只要有龟旗在,攻战无不胜。龟成为无可替代的军胆、军威。在军事装备方面亦多取龟兆,用以挡矛的盾、护头的盔、防身的甲,即铠甲之甲,均取龟甲之形之义。一般士卒的战衣,均以黑色龟纹,以兆龟不死龟常胜之义。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军事装备不断更新,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军衣皆取黑色,胸背各绘一环,环中书一“兵”字,皆为军事龟崇的遗迹。

周秦以前,龟处在神灵世界,汉代刘邦铸了龟鼎龟印。这种攀附行为使龟到了人间。北魏孝明帝登基时,本有年号熙平,三年后又改年号为神龟。以龟作帝王年号的,此为空前绝后。与此同时,以龟为荣以龟铭志的人更日见其多。汉代五原太守名陈龟。唐代有学问家陆龟蒙,音乐家李龟年,一位宰相名崔龟从,一位工部尚书叫李龟。宋代有进士苏总龟,乾道年间龙图阁学士彭龟年,熙宁年间工部侍郎杨龟山,孝宗时武陵知州刘龟年,徽宗时监察御史黄龟年,咸淳年间太学生刘应龟等。这些以龟为名的人仅是见诸史册的一部分,不见经传的清高雅士或图吉祥长寿取名为龟的人就难以计数了。

神圣名贵的事物,必命以龟名。祭祀祖宗神灵的活动叫龟祭。祭祀用的酒器叫龟榼。象征帝位的鼎叫龟鼎。品官叫龟紫。刺使一级的官叫龟虎。系在官印上的绸带叫龟绶龟緺。颂人高寿叫“首占龟算”或“龟鹤遐龄”。古钱币叫龟贝。古铜镜叫龟鉴。居文房四宝之首的砚叫水龟。古算法叫龟算。占卦叫龟筮。占卦用的书叫龟经。北方边陲叫龟林。息事宁人的高贵品行叫龟藏。神灵的“灵”字为“?”,秋季的“秋”字为“穐”。孔夫子希望强鲁作“龟山操”,曹操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名“龟虽寿”。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中国古老的“儒道释”三大教,无不和龟文化结合。儒家向以崇龟为正统,作为“先儒授教之术”的《尔雅》,将龟分为十类加以颂拟。宋代以前的所有大儒,无不崇龟。现今孔庙孔陵中,几乎无碑不龟趺。道教是龟崇拜的积极倡导者,他们的练功运气、绝谷不死等法术,就是从龟的行为仿效演化而来。道教的经典《抱朴子》中,龟占了很大的篇幅。佛教《阿含经》载:“佛告诸比丘,当如龟藏六。自藏六根,魔不得便”。龟藏六与世无争,成为佛教徒的一个信条。尽管儒道释三教的宗旨各异,但都以龟文化为自己的土壤,在龟崇拜的坐标上三点合一了。

中国号称“美食王国”、“烹调王国”,在传统的八大菜系中,均有以动物为主、辅以佐料,形成传统菜肴。诸如:海参、鱼翅、燕窝、猴头、熊掌,甚至蛇、鼠、鳖等等。龟作为两栖迟缓型爬行动物,捕捉方便,肉亦肥美,但从未见有正史、“野史”记载有人吃龟的事。古今传统菜谱中,更无龟席入典。相反地,从古至今,书上记载的,民间传说的,尽是见龟不捉,捉龟不杀,买龟放生,以及相救龟伤龟会得到不同的报应的事。龟在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心田里,扎下了很深很牢的根。

然而,南宋以后,多年的龟文化被彻底扭曲了。凡是坏事,都用龟来作比,除了“绿帽子”、“杂种”之外,天旱地裂叫“龟裂”,鸡胸病叫“龟胸”,驼背叫“龟腰子”,妓院老鸨叫“龟头”、“王八”,特别是“王八龟”、“王八蛋”、“王八羔”等等骂人的脏话蔓延不绝。妇人有外遇,俗谑称其丈夫为王八,亦称为乌龟。乌龟称做王八,本来是这样的:古人在画乌龟时,由于乌龟壳纹复杂,就用简易的横竖线条来表示,而这些线条刚好形成一个“王”字,在画龟脚的时候,又刚好形成“八”字,所以“王八”就成了乌龟的俗称。《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记载,“王八”指的是,五代十国时的前蜀主王建。王建年轻时是个无赖之徒,专门从事偷驴、宰牛、贩卖私盐的勾当,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同乡都叫他“贼王八”。古时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项德行,忘记第八项“耻”就简称“忘八”。因“王、忘”谐音,有人就玩起文字游戏来,“忘八”说成“王八”了。

《史记·龟策列传》载:“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洲龟,八曰王龟。”好事者将最后一种名龟“八王龟”,简单地调换顺序,就成了“龟王八”或“王八龟”。于是,人们就常常将乌龟与王八连用了,如明《雍熙乐府》中那首《叨叨令兼折桂令》唱:“虾儿腰,龟儿背,玉连环系不起香罗带;脊儿高,绞儿细,绿茸毛生就的王八盖。”就将“龟儿”和“王八”连在一块,指同一种人。

终止龟崇拜、扭曲龟文化,元代是开始演变期。明代是全面完成扩散期,以后直至今天,均为沿袭期。中国的龟败坏之风是人为的,风源是元世祖忽必烈,风眼在江苏的吴地。这里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原因。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是龟崇拜到龟败坏的开始。

蒙古族祖籍北方草原,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所祈求的是牛羊成群,人强马壮;所忌讳的是毒蛇猛兽;所向往的是飞翔的美丽羽禽。在蒙文的典籍里从无龟的记载,民间传统习俗中也无龟的痕迹。元皇銮驾时,一改宋以前历代帝王的传统,以空抽牛鞭作响取代放鞭鸣炮。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的“四象”旗被“龙、凤、虎、鹿、熊、犀、象、鹦鹉、孔雀、锦雉”的“十象”旗所取代。玄武被遗弃了。以上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是“恨龟”。元灭宋,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更替付出的牺牲都大。当时宋朝臣民中,凡抗金抵元的坚硬派或称主战派,都是龟的虔诚崇拜者。从当时的情绪看,龟成为“尽忠报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使忽必烈损兵折将的总“祸根”。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然以一个征服者的姿态,全面消除“龟患”。

中国从龟崇拜到龟败坏从元代开始,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两方面的资料。1、元代上自一品宰相,下至九品杂官,官印均以八思巴文和三台直钮,取代了以前的汉文龟钮的官印。2、元以前的“二十二史”,历代都有以龟为名的人和事立传入志。自元开始直至清明的“三史”中,全无以龟为名的人事踪迹。另外,有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可以较为准确地证明龟败坏从元开始的时间。一位是南宋咸淳年间的太学生刘应龟。他为我们提供一个事实:如果南宋以前龟的声誉已经败坏,作为如此志士仁人,不会以龟为名的。另一个著名人物陶宗仪。他的一首诗里有“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之句。诗后还特意加注说:妻有外遇,龟喻其夫。把龟诬蔑为纵妻行娼、乱伦无耻之物,这是中国历史上首见文字的龟败坏。中国从龟崇拜演变为龟败坏,龟从至尊之位跌入污秽深渊,当发生在整个元代的90多年之内。

传统的龟崇拜文化,经过整整一个元代的“阻截”和数代人的隔绝,官风化民俗,逐步形成了社会性的龟败之风。这种社会思潮的惯性,犹如元朝初不能马上根绝龟崇拜一样,势必波及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在龟败坏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夺取政权后,除銮驾不用牛鞭外,许多方面承袭元制,尤其在龟文化方面,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思潮。由于朱元璋没有恢复对龟的崇拜,有明一代,龟败坏形成了更大的势头。“二十五史”中,《明史》列传分量最大,用卷的篇幅,为忠臣、奸臣、烈女、流贼、方伎、外戚、隐逸等人立传,却没有一个以龟为名的。可见明代龟的声誉之坏了。

明代法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头巾,以别士庶之服”。明弘治年间文学家郎瑛在其《七修类稿》卷28中记载:“吴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事有凑巧,吴地水乡多产绿毛龟。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好好端端的龟被陷害得一无是处。

在明代龟败坏的声浪中,又盛传起“龙生九子不成龙”的故事。故事中,把唐代兴起的龟驮碑的龟,说成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虫八虫夏”。说明历史上神灵圣贤包括历代帝王和孔夫子的碑下,坐的不是秽不堪言的龟,而是龙的第六子,从而解决了龟败坏中最后一个最难解释的大难题。从此,龟败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常常引以自豪的在中华民族年的文明史中,多年的龟文化被彻底扭曲了。凡是坏事都用龟来作比,除了“绿帽子”、“杂种”之外,天旱地裂叫“龟裂”,鸡胸病叫“龟胸”,驼背叫“龟腰子”,妓院老鸨叫“龟头”,家风不正叫“当龟”,男阴上出了毛病,医生亦在病历上写“龟头肿”、“龟头炎”或“龟头癌”。甚至《史记》上记载的八种名龟“八王龟”,当年是被人们作为求之不得的“官星”、“财神”,此时亦被颠倒为“王八龟”,进而出现“王八蛋”、“王八羔”等等骂人的脏话。

中国龟崇拜的问题,前人已有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终止龟崇拜、扭曲龟文化,元代是开始演变期。明代是全面完成扩散期,以后直至今天,均为沿袭期。中国的龟败坏之风是人为的,风源是元世祖忽必烈,风眼在江苏的吴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快速治疗
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zz/94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