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系列30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三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性教育也一样,家长必须具备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成长需求的能力,才能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1.三岁以前性教育的重点
三岁以前的性教育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第一件事,在3岁以前,要教会孩子适当的去认识自己的身体。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的不断的去让孩子知道就可以了。比如在孩子洗澡的时候,告诉孩子,这是你的眼睛,这是你的鼻子等等。同时不要刻意的去跳过孩子的生殖器官,比如说,这是你的阴茎小鸡鸡;小鸡鸡是小便的地方,爸爸帮你洗干净。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他会对自己的身体充满着好奇,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增加,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助绘本《我的身体》等,按照顺序先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讲起,然后再讲解生殖器官及其功能,会更加的自然一点,容易开口一点。
第二件事,家长一定要正确的陪伴孩子的成长。这里强调两点,第一点,家长不可以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比如吼叫、打骂等等。第二点,家长不要抛弃自己的孩子,比如把孩子完全丢给老人带,或恐吓抛弃孩子等等,否则,会导致孩子安全感严重不足。这些其实也是性教育最关键的一部分。比如一个孩子从小缺爱,可能他就会容易早恋;比如两性关系当中,有的人容易丧失自我的去讨好别人,因为喜欢一个人而丢失自我等等。孩子通过你对她的态度来体验到自己在别人心中是否被认同,是否有价值,这就决定了他内在的价值感。
三岁以前,正确陪伴孩子,家长要注意四点:
第一,家长不要带孩子进错厕所。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没有关系,在公共厕,妈妈带着儿子进女厕所,爸爸带着女儿进男厕所等等,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的不利。
第二,家长不要给孩子混穿男女衣服。家长给孩子混穿男女衣服会导致孩子潜意识性别异化,会导致孩子性别发育出现问题,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
第三,家长不要带孩子随地大小便。认为孩子小没有关系,于是带着孩子随地大小便,甚至擦完屁股不打扫不清理扬长而去。这对孩子坏影响是,坏公德心;培养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模式;让孩子对身体没有了隐私的概念。
第四,家长不要阻止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三岁以前的孩子,一是喜欢用嘴去咬东西舔东西。二是喜欢用手去抚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等。心理学上叫口欲期、肛欲期。有的家长告诉孩子不能碰,斥责、暴力制止,甚至用手去打孩子,这都是错误的。可以给孩子身体洗干净以保持卫生,可以用合适的玩具替代,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等等,满足这个阶段的充分成长需要,否则,对一些孩子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正确断奶的重要性
断奶就是用配方奶或者是用辅食代替母乳的这样一个过程,时间上一般快可能两个周半个月,慢的话可能需要两个月。断奶过早可能造成断奶综合症,比如说爱发脾气、哭闹、发育停滞、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和妈妈无法建立更深更亲密的关系;断奶过晚也不利于我们孩子的心理发育,可能会导致孩子对乳房的连接过于依赖,导致跟妈妈分离不了等。断奶相对而言在孩子一岁半左右比较好一点,除了掌握断奶的时间,断奶的方法也很重要,否则,会导致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的发育出现问题,可能当时并没有影响,当到未来可能会发生严重的问题。
几个常见的家长错误的断奶方法:
第一个,强行把孩子和母亲隔离开来断奶。或者是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不让孩子跟自己的妈妈见面等等,这会给孩子的生理心理情感方面造成一些看不见的创伤,导致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即成为童年的心理创伤。
第二个,断奶的过程过于反反复复。这不利于孩子自我人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如果孩子表现的过于激烈,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去妥协,而是我们是不是断奶的时间,或者断奶的方法出了问题。
第三个,在妈妈乳头上涂一些东西来断奶。有的妈妈在自己的乳头上涂风油精、牙膏、辣椒甚至黄连等来戒掉孩子奶瘾,这不仅对婴儿口腔黏膜不健康,更可能是给孩子还会留下心理的阴影。
如何正确断奶,这是每个家庭和家长都必须掌握的教育孩子哺育孩子的以及性教育的最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条就是要把握好断奶的时间,在一岁半左右为最佳时机,不要超过两不要超过两岁也不要低于一岁。
第二条可以逐步减少未来的次数,比如每天5次变成4次,慢慢又变成3次,3次又慢慢的变成2次,孩子慢慢适应之后,有意识的延长哺乳的时间间隔。
第三条适当的在断奶之前慢慢的先要搭配辅食,先慢慢养成吃辅食的习惯,再开始逐步断奶。
第四条建议先断白天的然后慢慢的再去断晚上的奶,白天可以吃辅食,可以陪孩子玩耍等等,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五条建议提前用奶瓶喂母乳过渡,当孩子适宜奶瓶之后,慢慢就会降低对乳房的依赖,断奶也就会变得更加的顺畅和自然。
第六条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陪伴当中来。孩子一岁半左右就是准备断奶或者断奶之前,爸爸就要逐步的更多的出现在这个孩子的陪伴当中来。
3.孩子分房分床的重要意义和核心
我们建议,培养孩子的过程需要尊重规律,敬畏规律,培养孩子最终成为他自己,要培养一个健康独立人格的孩子。第一从断奶开始,第二从单独睡觉开始,第三从单独吃饭开始。这几件事都应该在6岁以前全部把它完成。
作为家长跟孩子及时地分房,特别是异性父母和孩子及时分床,比如说妈妈跟儿子,爸爸跟女儿的这种分床,会隔断孩子通过接触父母的身体获得性满足的机会,也会阻断孩子过于依恋父母的心理依赖,还会阻断孩子恋父恋母情结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夫妻感情的发展和维护。分床需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第一条,分床时间大概在3岁左右。分床最迟不要超过4岁了,早不要早过3岁;分房在6岁左右,最迟也不超过7岁。至于孩子和自己的同性父母没有分床,相对来讲问题没那么严重。但如果夫妻双方不和,比对另一半有愤怒和对抗,孩子和你形成了同党,这就不是一种好的家庭结构和模式。解决之道,第一,找到自己和伴侣对抗的原因并从中走出来,同时具备化解对方对抗的能力。第二,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你们的事,你们两口子吵架打架离婚是你们的事,跟他没关系。第三,我们要让孩子回归孩子的本位,告诉孩子这是你只是个孩子,爸爸妈妈的事我们自己处理,需要你的尊重,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这个事跟你有没有关系。记住,你可以跟孩子是无话不说的好友,但你跟孩子不可以是家庭战争的战友。
第二条,很多父母想通过陪睡来满足孩子的安全感,这是不可能的。陪睡修复不了孩子缺爱和安全感的缺失,陪睡不等于陪伴,安全感主要来自于三岁前的陪伴,来自于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和谐。家长大多数时候是对孩子有这种补偿的心理或者愧疚感,总希望通过某些行为或者是某些方面的过度满足来弥补孩子,却不知道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危害。还有一部分家长是因为自己孤独或者是自己安全感不足,表面上是陪孩子睡觉,其实是你创造了一个离不开你的孩子,然后来满足刺激或者寻找自己的安全感,孩子莫名其妙的成为家长人格匮乏的牺牲品。
第三条,家长不要去询问孩子你要不要和我们分开睡。这种行为只会体现出家长的无能和恐惧。孩子到了分床的年龄,就要坚定的执行两分床行动。要提前准备和策划,比如告诉他6岁以后就要到自己的房间去独立睡觉了,可以给他做一个庆祝的仪式,和他一起布置好自己的房间,等等。告诉孩子,人生就是一个独立成长的过程,谁能够更加独立的做好自己,把自己该完成的事完成的更漂亮,这个孩子未来就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条,妈妈永远不要把对老公的爱寄托在孩子身上。妈妈不要想着老公让你失望了,希望孩子来弥补你的失望,替你扬眉吐气。这对孩子无疑又是一种伤害。期待让人不堪重负,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孩子就会变成你希望的寄托或者是你希望的投射;你有了这种寄托,你就会对他有过高的要求,对他产生极大的依赖,最终又会对他过度的没有原则和没有底线的去满足和溺爱。当父亲缺位的时候,母子相依为命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有很多的人格缺陷,所以单亲家庭的家长更需要学习和成长。
第五条,妈妈不要把儿子当成对抗老公的挡箭牌。很多女人想逃离老公或者不想和老公亲近,儿子往往就成为逃避性的借口。有的女人和自己的父亲没有分离,有的女人心中是有一个放不下的前任,有的女人是对性有恐惧有偏见,等等。这都关系着一个人内在的人格模式缺陷,或者原生家庭、心理的创伤的存在。只有从过去的伤害阴影或者是模式当中走出来,正确的对待当下的人或事物的时候,你才能有一个和谐的夫妻关系,孩子才能回归本位,才不会对孩子有过度的寄托和投射,孩子才能没有负担的,才能更好的成为他自己。
第六条,家长要豆腐嘴刀子心,没有下不为例这个说法。作为家长要做先做好准备,把握时机,然后接下本来就要坚持原则。爸爸妈妈知道你很难,但我们知道你一定能做到,虽然很难,但这是你成长的必要的阶段,爸爸对你有信心,所以爸爸妈妈陪你一起去做到。妈妈小时候第一次也是很难的,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坚持了,所以我做到了。告诉孩子第一次不适应是正常的,爸爸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适应等等。就是我们要用这些话术去引导他去接纳他,同时又让他明白底线和原则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dwh/1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