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妈妈都会犯的错,这样护理宝宝后悔
生娃之前,女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脸。
当了妈以后,最用心、最烧钱、最焦头烂额的,非宝宝的屁屁莫属。
在我们的同预产期宝妈群里,每天都能看到有妈妈慌慌张张拍照片给值班老师看:
我家娃屁股上这个红点子是啥啊?妞妞屁屁里有白色分泌物,要不要掰开洗洗啊?我儿子老揪自己JJ玩,是咋回事?
粗略看下来,最最娇嫩的私处,是最让新手爸妈心态崩溃的地方。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手父母最容易犯错的那些“屁事”。
男宝
宝宝“小丁丁”上的白色污浊是什么?
不用慌张!这是皮脂和污垢形成的包皮垢。
因为皮肤每天都会产生皮脂和污垢,阴茎的皮肤也一样,加上小便后会有尿液积聚在包皮口,如果清洁不到位,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包皮垢。
包皮垢是包皮产生的皮脂、污垢、尿液的混合,容易引起包皮的慢性炎症感染。轻则引起尿路感染,严重的会引起睾丸炎症,影响成年后的生育功能。所以家长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及时给宝宝清洗私处。
但有些家长会发现,单纯用清水冲洗、擦洗,清洁效果往往并不好,而且还会遭到宝宝的剧烈挣扎,把冲洗的大人也整得一身湿透。
很简单,因为包皮垢属于油脂类分泌物,不溶于水,但溶于油。
所以处理的时候要用油!用油!用油!
在包皮和龟头处涂上橄榄油1~2分钟,再用浸满油的棉签轻轻擦拭,就能比较容易地去除了。
包皮能翻开洗吗?
不能。
非常理解家长们的“清洁强迫症”心理。尤其很多“洁癖”家长,容不得宝宝JJ里“藏污纳垢”,每次清洁都会把包皮翻开,仔仔细细进行“大扫除”。
这就属实没啥必要了。3岁以下的男宝,包皮与龟头是相粘连的,中间没有缝隙,细菌也没法进入。
如果经常上撸或翻起包皮,就会人为制造缝隙,给了细菌可乘之机,反而有可能造成感染。还会因为刺激而造成局部损伤,引起局部肿胀,宝宝身上难受,大人心里更难受。
总结
1、私处清洁适度就行,不要翻开包皮清洗。
2、用橄榄油清除男宝的包皮垢,用棉签轻轻擦拭,不要用手大力揉搓,小JJ不是钢丝球。
女宝
女宝外生殖器离尿道和肛门很近,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清洗的时候要比男宝宝更细致。换尿布、大便小便后都要仔细清洁,尤其要注意外阴部的清洗。
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句话:从上往下、从内到外、用流动的水轻轻冲洗。
分泌物要擦干净吗?
女宝宝的私处有时会排出一些透明或白色的黏液(又称为阴道分泌物),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平时护理的时候,用流动的清水擦拭或冲洗外阴就可以,千万不要扒开阴唇内侧仔仔细细全擦一遍。
宝宝私处的皮肤非常娇嫩,这些分泌物是皮肤黏膜的一道天然屏障,能起到保护作用,过度清洁反而可能引起阴唇粘连。
但是如果分泌物越来越多,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并伴有异味,医院了。
阴道出血是咋回事?
有些女宝宝的阴道会出现少许带血的分泌物或粘液,称为新生儿假月经。很多新手妈妈会吓一大跳。
其实妈妈们不用紧张,这些分泌物是由于母体残留的激素引起的,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就会消失。不会对宝宝身体有影响,也不用做任何特殊处理,新手爸妈们可以放心。
但如果分泌物持续数周还未消退,或者出血已经不是淡红色,而是像皮肤破口流出来的鲜血,不要犹豫,立刻带宝宝就诊,很可能已经是阴道出血了。
为啥宝宝总“夹腿”?
一般来说,小宝宝抚摸私处和夹腿等行为都是正常现象,跟家长们脑补的那些事情无关。《西尔斯健康育儿百科》一书中说,“这一行为可能在婴儿期就开始了。”
对于宝宝来说,私处和手、脚、眼睛、鼻子一样,都是自己的器官,触摸身体器官的过程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摸私处和吃手、啃脚丫一样,都是他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
只不过私处的神经相对其他器官比较丰富,而且非常敏感,受到刺激就会感觉“愉悦和舒服”,宝宝有这种愉悦的感觉之后就想多体验一下,也就这样了。
当然,大多数时候夹腿是正常的,但也可能由一些外界原因引起:
私处疾病或刺激,如湿疹、炎症、内裤过紧;被忽视或精神压力过大,经常被指责,可能会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逃避压力。
最后多跟爸妈们唠两句,咱们平时如果看到孩子揪JJ玩,或者抚摸私处的时候,不要用一种惊讶、羞耻的态度对待。
宝宝这时候正处在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的阶段,无聊的时候吃手指头、抠鼻子、摸耳朵,再常见不过。正常探索身体的过程不会对宝宝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真正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是家长强烈的负面情绪。
家长的态度应该是淡定而自然的,不要咋咋唬唬地说“脏!不要摸!”或者声色俱厉地把孩子手拍掉。这种反应要么会让孩子充满负罪感,觉得自己这种愉悦的感觉是不正当的,是错误的,要么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兴趣,找机会背着你偷偷抚摸。
对宝宝来说,抚摸私处这个行为不存在任何伦理、道德、性……这些复杂含义,家长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与其纠结,不如好好想一想,宝宝最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压力有点大?还是感觉自己被忽视了?
如果实在拿不准宝宝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者觉得不知道如何引导宝宝,咨询儿科医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温暖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就是咱们家长能给孩子做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dwh/1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