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它将是你终身的遗憾,赶紧收藏吧
病重才艾灸,此为下等人!
小病即艾灸,此为中等人!
无病也艾灸,此为上等人!
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只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区别罢了。
艾灸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灸法尤其对一切寒湿痹痛,或久病体弱者,具有促其产生温热,发挥温通气血、宣经活络、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作用。
艾灸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女性常艾灸,远离妇科病1调理宫寒,痛经
艾灸调理宫寒首先通过扶阳术来扶阳固本,增强脾肾功能,提高免疫,艾灸女性保健要穴来温宫暖肾,从而达到温经散寒、生化气血、化淤止痛、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能够有效的调节女性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腰酸乏力、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一些列妇科症状。
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小腹部的气海、关元和中极穴。
如果月经少,可以加水道穴。“水道”也就是水出的通道,在关元的两侧。
盆腔炎、子宫炎、宫颈炎,都可以用中极配三阴交。
痛经:月经来潮前2天,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连续艾灸4天。
手脚冰凉:多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的。取足三里和大椎这两个穴位,坚持艾灸两个月,对通经脉、补虚祛寒很有帮助。
宫寒不孕:取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
2乳腺增生
艾草燃烧后的药气和温热的刺激,可直接化解女性乳腺增生等烦恼,可改善心肌供血不足。
灸乳房部及腋下部,能温通乳房及其乳络,使气血疏通,重灸乳房肿块处,能促进郁结消散;
灸内关与足三里,能疏通脏腑经络,调和阴阳,阳气充足,能促进乳房肿块消散,增强体质,有利乳疾恢复。
3调节内分泌
女性艾灸调理,调内而养外,标本兼治,通过调节内分泌等系统,使人体的阴阳气血充足而上达头面,滋养五官发肤的功效,能淡化、表皮的黑色素,消除水肿、眼袋、黑眼圈等,有效的改善面部倦容,令女性肌肤红润,有弹性、无皱纹、无斑点、在美容的同时,通过内分泌等系统起到减肥,根除妇科疾病的作用。
皱纹:取百会、阳白、印堂、下关、神阙、阿是穴。
色斑:取四白、迎香、肝俞、脾俞、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及色斑局部。
暗疮: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以至脾胃湿热内蕴上蒸;或肺经蕴热,外受风邪;或其他原因致使血热蕴结,均能酿成痤疮。艾灸取穴:曲池、合谷。
瘦身:取三焦俞、阳池,配合大椎、命门、三阴交、地机。
更年期:取神阙穴,肾阴虚,加灸太溪穴(双侧);肝郁气滞,加灸太冲穴(双侧)。
产后风:取神阙穴、足三里。
男性常艾灸,身体倍儿棒艾灸调理前列腺疾病痊愈率可达到95-98%。原为艾草的药力本身具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功能。艾火的热力(温热刺激),补肾通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瘀、消肿散结作用,故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所致疼痛及其相应症状能逐渐减轻,乃至消失。
男性的一般来说,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前列腺问题,再一种就是性功能低下。前列腺问题可以灸中极,如果身体弱的,气很虚的,一般要加灸气海穴。正常情况下,就是关元、中极用的多一些。
对于性功能低下的人来说,关元是必灸的。从量上来讲,可以灸大些,然后坚持长期灸,对功能的恢复很好。
1、遗精临床特点:夜不安寐,阴茎易举,梦扰遗精频作,伴头晕耳鸣,腰酸神疲,体倦无力,尿黄赤。
艾灸穴位:肾俞、次髎、关元、大赫、心俞、神门、然谷。
2、阳痿临床特点:临房阴茎萎软不举或举而不坚,精液清冷或射精障碍,伴头晕目眩,腰酸耳鸣,畏寒肢冷,面色眼圈暗黑,精神萎靡不振。
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心俞、肾俞、腰阳关、神阙、三阴交、太溪。
3、酒精肝临床特点:酒精肝早期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经在慢慢受损,当肝脏病毒积蓄到超过自身承受范围时,因肝脏引起身体在短期内有明显变化,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等现象。
艾灸穴位:大椎、肝俞。
4、性冷淡临床特点:缺乏性高潮,对性生活淡漠,对性生活没有正常的需求甚至厌恶。
艾灸穴位:关元、肾俞。
专家提醒:
1、在艾灸期间减少饮酒、熬夜
2、规律饮食,晚上7点后不进食
3、饮食以清淡为主
4、保持情绪的舒畅
儿童常艾灸,胜过针和药中医重视“治未病”,即在疾病的发生之前进行有效的干预,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艾灸,可强壮机体,增强体质,尤其适用于小儿娇嫩之体,尤其对于小儿常见慢性疾病,艾灸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无创伤优势。
小孩子艾灸没有岁数的限制,只要有需要,新生儿也可以放心艾灸。《万病回春》就记载“剪脐落地,犹恐脐窍不闭有伤婴儿之真气,随用艾火熏蒸,外固脐蒂之坚牢,内保真气而不漏……壮固根蒂,熏蒸本原,却除百病。”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等症状。
艾灸取穴:百会、大椎、风门、肺腧。
2咳嗽:表现为发热,畏寒,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
艾灸取穴:大椎穴、风门、肺俞。
如果咳黄痰,流黄脓鼻涕表示为:风热咳嗽,可配合清热止咳的药物治疗;
如果咳清痰,流清涕为风寒咳嗽,可口服解表祛风的药物配合治疗。
3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腹痛,口渴等症状。
艾灸穴位:神阙,关元和足三里。
注意:腹泻期间由于排便次数增多会造成脱水,一定给孩子多喝水。
4厌食: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
小儿厌食取穴:中脘,天枢,神阙,足三里,身柱。
5慢性鼻炎
艾灸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
艾灸方法:每次每穴1-2柱。
6小儿哮喘:咳嗽,喘息,运动后喘息加重等
艾灸取穴:风门、肺俞、膏盲穴、大椎、身柱。
7个子矮小,发育不良:身高比同龄孩子低很多,面黄肌瘦,牙齿稀疏等
艾灸取穴:大椎,身柱,中脘,神阙,胃俞,四缝等。
8小儿夜啼:夜间啼哭不止,白天正常,或阵阵啼哭,通宵达旦,或面赤唇红;或阵发腹痛:或腹胀呕吐;或时惊恐,声音嘶哑。
艾灸取穴:劳宫,中冲,神门,神阙。
用艾炷隔姜灸,在劳宫、中冲、神门穴施以隔姜灸,各灸1-2柱,于每日临睡前施灸,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
用艾炷隔盐灸,取适量食盐纳入脐窝,上置艾炷,每次灸2柱,于每日临睡前施灸,每日灸1次,中病即止。
老年人常艾灸,健康又长寿老年人艾灸可以防病抗病、延年益寿。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老年目昏每晚卧前,端坐,灸光明、足三里及上肢养老穴,每穴一次1-2柱。
此法能疏肝养血,健身明目。此法老年人尤宜多用。
心绞痛心绞痛患者常伴有心慌、胸闷等症状,缠绵不愈、反复发作。
艾灸穴:膻中、膈俞、内关、心俞穴。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可配合肺俞穴。
灸法:每次每穴一柱,每天一次,6天为一疗程。
注:心绞痛病程较长患者,一般灸感会入心,膈俞、心俞穴先按压两侧,如果有压痛点则重点艾灸压痛点一侧。每隔一月即做心电图进行检查。
冠心病冠心病的病机多以心肾阳虚引起水湿瘀血内停,可配合艾灸进行预防、康复。
主穴:神阙、足三里。
灸法:每次每穴一柱,每天2次。连续治疗4周。对于冠心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水肿、心悸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高血脂高脂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中老年患者进行预防至关重要。
主穴:心俞、肝俞、脾俞、巨阙、天枢。
配穴:神阙、大赫、足三里。
灸法:将丹参、山楂、泽泻、何首乌各等份打成粉,用醋调均匀,制作成直径为2~3cm,厚度为1cm,重为2.5g的薄饼。放在相应穴位上,每次每个穴位一柱。每天一次,30天为一个疗程。
本方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耳鸣耳聋每晚睡前俯卧床上,选肾俞、命门穴,每穴一柱。
此法能补肾益气聪耳。
白癜风将爱艾贴贴在白癜风处,一般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此法能疏风养血通络。
冻疮阿是穴,每晚每次一柱,10次为1疗程。
此法能温通气血,适用于冻疮初期未溃者,此法对预防冻疮有明显效果,故对易患冻疮者,从初冬冻疮未发时开始施灸,效果最佳。
风湿性关节炎常常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严重关节会变形、肌肉萎缩,以预防为主。
配穴:大椎、风门、肾俞、阿是穴、足三里、阳陵泉。每穴每次1-2柱,15次为一个疗程。
禁忌:关节灼热疼痛、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慎用艾灸,及时就医。
类风湿性关节炎配穴:肺俞、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命门。也可以使用隔姜灸。
配合药物敷贴效果会更好。每次艾灸20分钟后,采用姜汁、威灵仙、干地龙、独活、桑寄生、杜仲、当归、防风、秦艽、、川芎、人参、茯苓、细辛、甘草粉,敷贴于上述穴位上。7天为1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本病多因风寒、湿热、体虚、肝肾亏虚、劳筋伤骨等原因所致。
配穴:阿是穴、环跳、殷门、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悬钟穴。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ys/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