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猪袋之忆潮人不太监

白癜风如何复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92210.html

阉猪图

野马陈兵《潮汕浪话》二则:割猪袋之忆

潮汕无太监

1.割猪袋之忆

唐伯虎有诗云:“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合作和美的扛猪行是集体经济时代潮汕乡间杨柳青,而厕缸捉奸记则差点恶性成阳谷县紫石街头离西谱。这个故事当天即经郓哥儿、割猪阿武与朱寡妇裸奔目击者剪接合成,向乡亲们新闻播报。大家都觉得西兄偷腥倒也罢了,这样骗老婆真九窍,太离谱,比西门庆还离谱,所以叫做离西谱。阿武割了一辈子猪,到头被个女流黑虎掏脐,赚食家伙说飞这飞,真是猪头。后来阿武总被人嘲笑,猪浪十三,已成定论,也没办法。最了得是阿文伊阿母,老王好雕弓,九成武艺精,阿文伊阿母唱得《井边会》,当得樊梨花,独独缺水性,不然要起血海,出太监。不过我怀疑离西谱是西洋的简谱五线谱传入后乡亲们对荒腔走板的新定义,与西门大官人和文父西兄没有关系。

说到割猪阉人,倒也有趣有惊。

潮语“割”有阉的义项,阉猪也称割猪。割猪工具简单,不过一枚带短把的割刀,多叶形,坐圆锋峭,两面开刃。外加一枚缝衣针一样的铁丝、小勺之类。逢猪割猪,逢鸡阉鸡。割猪匠出门揽活不像木工泥水理发匠,斧头凿仔,剃刀囊仔,老婶番薯熟未?赚食家伙又笨又重,要佝偻提携,先占三分便宜。但大道无言,极简难辨,反而生出来如何显示职业特征以招徕生意的问题。另外,割一头大约十斤重的乳猪大约只需半小时,猪也是一批一批下崽的,一村一乡或者一个养猪场同时需要阉割的猪不会很多,一次割完要待上一段日子,因此有“一日阉九猪,九日无猪阉”的说法。一个割猪匠就是一个巡回阉猪工作站,今天走上村,下次再来可能至少隔十天半月,既要唤起人们的记忆,又要让有猪要割的人家及时通知,以免相失。于是割猪匠们就另出奇招,在装束打份与吆喝上下功夫。一是约定俗成在肚脐前挂个黑袋,把工具放里面,这个袋因此被叫做割猪袋。同时不论寒暑晴雨,必擎一把长骨黑雨伞,走到街头巷口,当街一站,两腿八字分,倒竖伞骨,交手叠掌,加力其上,中气内提,撮唇如叭,唱戏开嗓吆喝:

割猪~~

潮州八音,割本是四声,这开嗓一提直接提到八声,急,短,猛,亮,如槌刮惊锣,鸟聒高树,极其提神。割后稍顿,这才呼气放猪,对比强烈,拖音悠长,不由人不听入耳去。而割猪匠也因此有一种伪保长下乡的快感,有点绅士派头,可以张浪张样,自得其乐。

但是让割猪的记忆保留的更久的是割猪袋。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壮劳力活头仔弟不断弃农逐商,出外打工做生意,户户养猪成为历史,需求式微,割猪唱绝。而即使今日再来一次全民养猪,也可以放小卡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zz/124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