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味中药辨识图谱认药必备

防风

虫二按:1图蚯蚓头:残存的的毛状叶基

2图菊花心:木质部放射状纹理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外感表证。2.风疹瘙痒。3.风湿痹痛。4.破伤风证。

煎服,5~10g。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柴胡

南柴胡,不分枝,有败油气

北柴胡:分枝,木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1.表证发热及少阳证。2.肝郁气滞。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4.疟疾寒热。

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葛根

1葛根:野葛的根。纤维性强,茯苓没纤维

2粉葛(甘葛藤):粉性。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麻疹不透。3.热病口渴,消渴证。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5.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煎服,10g~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知母

气微,味甜,微苦,嚼之带粘性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5.肠燥便秘。

煎服,6~12g。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栀子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7.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凉血止血宜用焦栀子。

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夏枯草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

煎服,9~15g。或熬膏服。

脾胃寒弱者慎用。

黄芩

1枯芩

2子芩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柏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1.湿热带下、热淋。2.湿热泻痢、黄疸。3.湿热脚气、痿证。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煎服,3~12g。外用适量。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忌用。

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3.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

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白花蛇舌草

正品:花单生叶腋,多具梗;伪品:水线草:花2-5朵聚生叶腋,花梗纤细

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湿通淋。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2.热淋涩痛。3.湿热黄疸。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生地黄

断面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参

断面乌黑色,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煎服,9~15g。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牡丹皮

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4.痈肿疮毒。

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

赤芍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煎服,6~12g。

血寒经闭不宜用。反藜芦。

苍术

朱砂点(油室)

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1.湿阻中焦证。2.风湿痹证。3.风寒挟湿表证。3.夜盲,眼目昏涩。

煎服,3~9g。

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厚朴

厚朴花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3.痰饮喘咳。

煎服,3~10g。或入丸、散。

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砂仁

具三钝棱,假种皮,气芳香浓烈,味辛,微苦

辛,温。归脾、胃、肾经。

化湿开胃,温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2.脾胃虚寒吐泻。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阴虚血燥者慎用。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1.水肿。2.痰饮。3.脾虚泄泻。4.心悸,失眠。

煎服,10~15g。

虚寒精滑者忌服。

薏苡仁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2.脾虚泄泻。3.湿痹拘挛。薏苡仁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4.肺痈,肠痈。

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津液不足者、孕妇慎用。

泽泻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2.淋证,遗精。

煎服,6~10g。

吴茱萸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1.寒凝疼痛。2.胃寒呕吐。3.虚寒泄泻。

煎服,2~5g。外用适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陈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脾胃气滞证。2.呕吐、呃逆证。3.湿痰、寒痰咳嗽。4.胸痹证

煎服,3~10g。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1.肝郁气滞胁痛、腹痛。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3.脾胃气滞腹痛。

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增强。

佛手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1.肝郁胸胁胀痛。2.气滞脘腹疼痛。3.久咳痰多,胸闷作痛。

煎服,3~10g。

玫瑰花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1.肝胃气痛。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3.跌打伤痛。

煎服,3~6g。

麦芽

甘,平。归脾、胃、肝经。

行气消食,健胃开胃,回乳消胀。

1.米面薯芋食滞证。2.断乳、乳房胀痛。

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鸡内金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2.肾虚遗精、遗尿。3.砂石淋证,胆结石。

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血瘀气滞痛证。2.头痛,风湿痹痛。

煎服,3~10g。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延胡索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

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郁金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1.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

煎服,3~10g。

畏丁香。

丹参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3.疮痈肿毒。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反藜芦。孕妇慎用。

桃仁

长卵形,扁平,顶端尖,基部钝圆而偏斜。边缘薄。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1.瘀血阻滞病证。2.肺痈、肠痈。3.肠燥便秘。4.咳嗽气喘。

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孕妇慎用。便溏者慎用。本品有毒,不可过量。

苦杏仁

心形,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1.咳嗽气喘。2.肠燥便秘。3.蛲虫病、外阴瘙痒。

煎服,5~10g,生品入煎剂后下。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大便溏泻者慎用;婴儿慎用。

牛膝

怀牛膝

川牛膝

小白点(异性维管束)断续排成同心环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1.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及跌扑伤痛。2.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酒炙)。3.淋证、水肿、小便不利。4.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

煎服,5~12g。

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鸡血藤

树脂状分泌物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质部呈偏心性环排列

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

煎服,9~15g。

莪术

辛、苦,温。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1.癥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2.食积脘腹胀痛。3.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煎服,6~9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湿痰,寒痰证。2.呕吐。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煎服,3~9g,般炮制后使用。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浙贝母

含硫

无硫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1.风热、痰热咳嗽。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煎服,5~10g。

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桔梗

“金井玉栏”,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淡黄色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2.咽喉肿痛,失音。3.肺痈吐脓。4.癃闭、便秘。

煎服,3~l0g。

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酸枣仁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1.心悸失眠。2.自汗,盗汗。3.伤津口渴。

煎服,10~15g。

煎服酸枣仁偶可发生过敏反应。

何首乌藤

甘,平。归心、肝经。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1.心神不宁,失眠多梦。2.血虚身痛,风湿痹痛。3.皮肤痒疹。

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合欢皮

甘,平。归心、肝、肺经。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1.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2.跌打骨折,血瘀肿痛。3.肺痈,疮痈肿毒。

煎服,6~12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孕妇慎用。

远志

1未去芯2去芯远志筒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

1.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2.癫痫惊狂。3.咳嗽痰多。4.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煎服,3~10g。

有胃溃疡或胃炎者慎用。

钩藤

甘,凉。归肝、心包经。

息风定惊,清热平肝。

1.头痛,眩晕。2.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煎服,3~12g,后下。

太子参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用于脾肺气阴两虚证。

煎服,9~30g。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1.脾气虚证。2.肺气虚证。3.气虚自汗证。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5.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白术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1.脾气虚证。2.气虚自汗。3.脾虚胎动不安。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山药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1.脾虚证。2.肺虚证。3.肾虚证。4.消渴气阴两虚证。

煎服,10~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甘草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1.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2.脾气虚证。3.咳喘。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6.调和药性。

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杜仲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肾虚腰痛及各种腰痛。2.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3.高血压。

煎服,6~10g。

炒用破坏其胶质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为温补之品,阴虚火旺者慎用。

菟丝子

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1.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及宫冷不孕。2.肝肾不足,目暗不明。3.脾肾阳虚,便溏泄泻。4.用于肾虚胎动不安。5.肾虚消渴。6.白癜风。

煎服,6~12g。外用适量。

本品为平补之药,但偏补阳,阴虚火旺,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当归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血虚诸证。2.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风寒痹痛等。4.血虚肠燥便秘。

煎服,6~12g。

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熟地黄

甘,微温。归肝、肾经。

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1.血虚诸证。2.肝肾阴虚诸证。3.血虚出血证。

煎服,9~15g。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1.肝血亏虚及血虚月经不调。2.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疼痛或四肢挛急疼痛。3.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煎服,6~15g。阳衰虚寒之证不宜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麦冬

川麦冬

浙麦冬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1.胃阴虚证。2.肺阴虚证。3.心阴虚证。

煎服,6~12g。

黄精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1.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咳久咳。2.脾虚阴伤证。3.肾精亏虚。

煎服,9~15g。

消化不良和有湿痰者忌用。

明党参

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

1.肺阴虚证。2.脾胃阴虚证。3.肝阴不足或肝热上攻所至的眩晕、头痛、目赤等证。4.疔毒疮疡。

煎服,6~12g。

脾虚泄泻者慎用。

枸杞子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煎服,6~12g。

女贞子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肝肾阴虚证。

煎服,6~12g。滋补肝肾宜酒制用。

五味子

1制北五味子2南五味子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1.久咳虚喘。2.自汗,盗汗。3.遗精,滑精。4.久泻不止。5.津伤口渴,消渴。6.心悸,失眠,多梦。

煎服,2~6g。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扩展阅读:

余种常用中草药饮片图谱(认药必备)

《伤寒杂病论》《内经》查阅软件(苹果安卓)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部分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nolkr.com/ways/13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